正午时分,殿试结束。
赵麟跟一众举子在殿外耐心等待。
虽然都是一大早就起床了,而且一上午滴水未进,但却没一个人不耐烦。
望着紧闭的大殿,所有人脸上全都露出了期许之色。
有资格站在这里的,已经是两只脚全都踏进了官场的准进士了。
如今所期待的是能否更进一步,有个更好的前程。
殿试成绩评定后,皇帝会亲自来到崇政殿的前廊,进行唱名仪式。
负责唱名的官员按照考生的成绩排名,从第一名开始,依次大声呼喊考生的姓名、籍贯等信息。
每喊到一名考生的名字,该考生便要出列,向皇帝行拜礼,以表示对皇帝的感恩和敬意。
皇帝根据考生的成绩,当场宣布授予他们相应的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等不同的等级称号。
新科进士们接受皇帝的赏赐和授官后,一起向皇帝谢恩。
随后,他们会穿着崭新的官服,骑着高头大马,从东华门出发,在京城的主要街道上游行,接受百姓的祝贺和欢呼,展示自已的荣耀。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东华门唱名。
大殿中,一众官员正在认真快速的批阅考卷。
赵祯端坐在龙椅上,面前的御案上摆放着一份考卷。
赵祯盯着这份考卷看了半天了,脸上笑意越来越盛,像是怎么都看不够。
“好字!好诗!好文章。”赵祯手捧着考卷,爱不释手。
赵祯端详着那副字,只见笔锋锐利,运笔肆意纵横,似有冲破束缚之态,尽显桀骜不驯,忍不住心生欢喜,激动莫名。
许久之后,他逐渐平复情绪,面露欣慰:“别具风骨,洒脱不凡,看来他这些年过得很快活。”
一旁伺候的欧阳修听到赵祯低语,愣了一下,上前问:“陛下,您说什么?”
赵祯却是一笑,摆手道:“无事。”
说完,他像是得到了一个宝贝玩具的孩子,将手中赵麟的考卷递到欧阳修道面前,炫耀的问:“永叔,你观状元郎这篇答卷的字如何?”
欧阳修不禁又是一愣。
状元郎?
怎么就状元了?
您从头到尾就看了这一份考卷,直接就内定了吗?
欧阳修虽然心中迟疑,但脸上却没说什么。
赵麟会试的考卷就是他批阅的,他在心里也认定了赵麟有状元之才。
他之所以错愕,只是觉得官家对赵麟太过偏爱了。
当然,这也不算什么大问题。
状元本就是官家钦点的。
他愿意点谁就点谁。
欧阳修虽然性格偏执,但也不至于因为这点事跟官家找不痛快。
就在这时,就听赵祯又道:“观字如观人。”
赵祯就是书法大家,深谙其中诀窍。
他虽然开口问了欧阳修对赵麟的字看法,但却又像是完全不在意他的看法,自顾自道:“状元郎的字刚劲有力,显然他是个性格坚毅、行事果决、不畏艰难之人。”
赵祯说完,笑着对欧阳修道:“你再看状元郎的整篇答卷,不仅字体结构严谨,间架比例协调,而且书写快速、笔画流畅,整体布局规整,字间均匀合理,有一派宗师的气象。”
说到高兴处,赵祯满意的连连点头:“这反映出了状元郎具备极好的大局观,能够统筹兼顾,说明他无论是处理事务还是规划目标,都能全面考虑。”
最后,他总结道:“如此才俊,实乃大宋之福。”
一旁的欧阳修偷眼观察着官家的表情,心中不禁一阵疑惑。
赵麟的考卷他在会试上就见过了。
怎么说呢?
赵麟的字虽然框架不错,但结构松散,笔画稚嫩。
但距离一代宗师还差得远。
官家在朝堂上见了那么多好字,却如此独爱赵麟,着实让欧阳修不解。
赵祯自然不承认他是爱屋及乌的。
将手中的考卷放下,赵祯问负责审阅的礼部官员道:“结果出来了吗?”
考官刚才一直在忙着批阅考卷,没有听到赵祯跟欧阳修的对话。
听到赵祯的话,他以为问的是第一名的人选,立即道:“回禀陛下,臣这里有一份答卷,是抚州举子王安石之作。臣等商议之后,皆认为此卷有状元之才!”
嗯?
赵祯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平淡道:“呈上来。”
一旁的内侍连忙取了考卷,双手捧着,恭敬的递到了御案之前。
赵祯拿了考卷,一目十行的扫了一遍,脸色忽的不悦起来。
他指着赋卷上的四个字,问考官道:“孺子其朋何解?”
考官年轻时也是饱读诗书的才子,立即答道:“回禀陛下,“孺子其朋”出自《尚书?周书?洛诰》,是周公对周成王的劝诫之语。”
赵祯面无表情的问:“朕跟周成王身份相比如何?一个小小考生,以此典故规劝朕是否恰当啊?”
考官脸色一变,连忙拜倒请罪:“微臣审核不严,请陛下恕罪。”
赵祯挥了挥手,示意他起来。
刚准备发作将这份考卷贬斥了,忽的想到了什么,赵祯问欧阳修道:“朕听闻王安石与状元郎交好?”
状元郎?
台下的考官闻言一愣,疑惑的看向了欧阳修。
欧阳修没有看他,而是恭声答道:“回禀陛下,会试之时秦州赵麟为榜首,王安石次之,两人多有往来。”
赵祯点了点头,收回了差点扔出去的王安石的考卷,又问那考官道:“还有其他考卷吗?”
考官连忙摇头:“回禀陛下,王珪、韩绛二人的答卷也算优秀,但此二人已有公职,杨绛更是为殿中丞,按律无法点为状元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考卷能与此三人相提并论了。”
赵祯轻轻颔首,道:“将王珪、韩绛二人考卷呈上来。”
考官连忙答应一声,将两人考卷递给一旁内侍。
赵祯取了考卷,一目十行的扫了一遍,满意的点了点头。
“此二人确是不俗!”
赵祯一锤定音道:“那就点秦州赵麟为状元,王珪、韩绛二人为榜眼、探花。”
说完,他看了一眼御案上的考卷,沉吟一下。
“抚州王安石,第四!”
(http://bq8xsz.com/book/49PU-8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bq8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