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三国:开局收周仓,请大汉赴死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2章:众臣商议,高升的决定。

 

在巍峨壮丽的宫殿中,早朝的钟声刚刚消散。汉帝刘协在一众侍从的簇拥下缓缓离开,而高升则留下了他的心腹众臣,准备就当前局势进行一场至关重要的商议。

宫殿内气氛凝重,高升坐在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上,眉头紧蹙,面色阴沉,目光中透露出深深的忧虑。

近期,曹操、吕布、袁绍、公孙瓒等各方势力纷纷大肆扩张地盘,彼此之间势力日益强大……。

这般复杂莫测的形势让高升深感压力如山,他极为担忧这些势力会再次联合起来讨伐自已,形成诸侯讨高的局面。

虽说当下自已手中也握有二十来万兵马,然而面对各方虎视眈眈的强敌,他丝毫不敢麻痹大意。

……

此前,为了整顿内政,高升对各县令的任命可谓绞尽脑汁。他深知,县令作为地方治理的核心人物,其能力和品德直接关乎民生的安定与繁荣。

然而,在任命过程中,各方势力的博弈和利益纠葛使这一决策举步维艰。

一些权贵世家为了安插自已的亲信,无所不用其极,不择手段地进行游说和施压;而一些有真才实学的贤能之士,却因缺乏背景和人脉而难以崭露头角。

对于这些世家,高升恨之入骨,但他也明白,若将其一网打尽,必然会引发朝堂动荡。世家势力遍布大汉全境,难以在短时间内彻底遏制。

他只能凭借强大的手腕进行打压,徐徐图之,逐步削弱其力量,毕竟将其一举消灭并非长久之计。

高升忍无可忍,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怒喝道:“若那些世家大族胆敢阻挠我任命的县令,杀无赦!”

这一声怒吼如同惊天响雷,在宫殿中轰然炸开。众臣皆心头一震,有的惶恐失色,有的则暗暗钦佩主公的果敢决然。

赵普一向谨慎,此刻也不禁额头冒汗,忙拱手说道:“主公,此举虽能显雷霆之威,然世家大族盘根错节,牵一发而动全身。还望主公三思,不如对世家大族恩威并施。

一方面,对于顺从主公之意,不插手县令任命之事的世家,可给予一定的荣誉和赏赐,使其明白主公的宽宏;另一方面,对于执意阻挠者,再予以严惩,如此可分化其内部,减少阻力。”

欧阳修素来儒雅,此刻也面露忧色,劝道:“主公,杀戮易生祸乱,不如施以仁德,感化其心。

可设立专门的考核制度,对世家子弟进行考核,择其优者录用为官,既能为我所用,又能缓和与世家的关系。”

司马光性格耿直,直言道:“主公,切不可意气用事!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权衡利弊。

莫要给敌军可乘之机。臣以为,可推行新的土地政策,限制世家大族的土地兼并,鼓励农民开垦荒地,实行屯田。

对于新开垦的良田,给予免税或减税的优惠,吸引百姓积极参与,增加粮食产量,充实府库。同时,加强对土地的管理和监督,防止世家大族暗中侵占良田。”

如今,外患的威胁愈发紧迫。赵普那素来沉稳的面容此刻也满是严肃,他率先拱手进言:“主公,如今曹操已将吕布赶出,其势力与日俱增。曹操的下一个目标必定指向徐州,我等需尽快筹谋应对之策。”他声音低沉而有力,透着对局势的深深担忧。

欧阳修紧接着说道:“依臣浅见,当下有荆州刘表、扬州、益州这三个战略方向可供抉择。

荆州刘表之地,广袤且物产丰富,若能将其拿下,可为我军补充充裕的物资和人力。只是,荆州世家大族盘根错节,治理起来怕是不易。”他捋着胡须,眉头微皱,显然对此也有所顾虑。

司马光则神色郑重,拱手说道:“臣认为扬州至关重要,其地处要害,掌控此地便能扼住交通咽喉。但扬州水网密布,作战环境复杂,我军若贸然进攻,恐多有不利。扬州恰似一只狡黠的狸猫,看似温顺,实则暗藏玄机。”

陆秀夫急切地说道:“益州山川险阻,易守难攻,一旦占据,进可攻退可守,实乃良选。然而,蜀道艰难,后勤补给将会是个大问题。益州宛如一座高耸的雄关,想要攻破,必须精心谋划。”

闻焕章沉思片刻,缓缓道:“主公,凉州虽地处偏远,但民风剽悍,若能收服其兵马,可为我军增添一支精锐力量。

只是相较而言,应先谋取荆州、扬州和益州,凉州可暂且后置。

不过,凉州民族众多,关系复杂,收服之后如何管理,也是个难题。凉州犹如一匹狂野不羁的烈马,虽能驰骋千里,却难以驯服。”

吴用轻摇羽扇,有条不紊地分析道:“诸位大人所言皆在理,但此事还需权衡利弊,谨慎定夺。切不可只看眼前之利,而忽略了长远之患。”他目光深邃,语气中透着睿智。

王寅性急如火,高声嚷道:“主公,兵贵神速,莫要再犹豫不决!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韩琦沉稳老练,劝道:“主公,此事关乎存亡,万不可草率。需深思熟虑,综合各方,方能做出明智之选。”

宗泽拱手道:“无论作何抉择,都务必做好周全准备,绝不可疏忽大意。我们要想到敌军可能的反击,以及应对之法。”

杨业紧握拳头,坚定道:“末将愿为先锋,为我军开疆拓土,哪怕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但还望主公能做好后勤保障,让将士们无后顾之忧。”

许贯忠说道:“战略方向确定之后,后续的部署亦需精心筹划,务必确保毫无疏漏。比如兵力的调配、粮草的筹备,都需详细规划。”

文彦博道:“还需密切留意各方势力的动向,不可贸然行动。一旦误判局势,后果不堪设想。”

赵抃道:“民生之事亦不可轻忽,征战之际,需保障后方安稳,方能无后顾之忧。若百姓受苦,民心不稳,于我军大为不利。”

就在众人争论不休之时,李助站了出来,他恭敬地拱手行礼,道:“主公,臣有一愚见。曹操与袁绍势力日益强大,若我等此时分散兵力,多路出击,恐有被各个击破之危。

不如集中兵力,先攻取其一,再谋其他。但集中兵力也有风险,万一久攻不下,我方也会陷入困境。”

众人听闻,又陷入了新一轮的激烈争议。

高升听着众臣的纷纭议论,心中烦乱不堪,难以定夺。他不禁暗自感慨,自已如今算是深切体会到了袁绍的优柔寡断,身处高位,需要考量的方面众多,做出选择实非易事……。


    (http://bq8xsz.com/book/4LEA-5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bq8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