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三国:开局收周仓,请大汉赴死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79章:袁绍的谋划,孙曹欲结盟。

 

自初平二年(公元191 年)起,袁绍与公孙瓒为争夺幽州,展开了一场长达数年之久、惊心动魄的激烈角逐。

彼时,袁绍帐下人才济济,谋士们各展其能。

沮授以其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为袁绍规划出“横大河之北,合西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众,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的宏伟蓝图,为袁绍指明长远发展方向。

许攸则凭借其灵活多变的战术思维,为每一场战役出谋划策。

袁绍依据沮授的战略规划,积极整合冀州、青州等地的兵力,不惜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打造出一支规模庞大、装备精良的雄师。

他深知公孙瓒的骑兵,尤其是那支威震天下的“白马义从”,机动性强、冲击力大。

为了克制这一优势,袁绍令能工巧匠日夜赶制大量强弩,并挑选军中精锐之士,组建专门的弩兵部队。

经过长时间严格训练,弩兵们熟练掌握强弩操作技巧,组成了令人生畏的强弩方阵。

公孙瓒,曾凭借“白马义从”纵横北方,声名远扬。然而,在治理幽州的过程中,他却逐渐暴露出战略短视的弊端。

为扩充实力,他不断增加赋税,致使百姓苦不堪言,民间怨声载道。

同时,在内部管理上,他任人唯亲,导致诸多有才能的将领和官员心生不满,幽州内部矛盾日益尖锐。

初平三年(公元192 年),界桥之战爆发,这成为双方争斗的关键转折点。袁绍大军提前在界桥以南设下埋伏,严阵以待。

公孙瓒自恃“白马义从”的强大,率部轻敌冒进。当公孙瓒的骑兵进入埋伏圈后,袁绍一声令下,强弩方阵万弩齐发,利箭如暴雨般倾泻而下。

“白马义从”虽英勇,但瞬间被这突如其来的箭雨打乱阵脚,战马嘶鸣,骑手纷纷落马。

袁绍趁势挥军掩杀,喊杀声震天。公孙瓒军队被杀得丢盔弃甲,大败而逃。

此后数年,公孙瓒虽力图挽回败局,但因前期积累的矛盾爆发,实力大不如前。

在与袁绍的多次交锋中,屡屡受挫,地盘不断缩小。

建安西年(公元199 年),公孙瓒困守易京。袁绍大军将易京团团围住,筑起高垒,断绝其粮草供应。

易京内粮草渐尽,士兵士气低落。公孙瓒多次突围无果,最终在绝望中,引火自焚。

袁绍历经近八年的征战,终于成功占据幽州。他的势力范围得到极大扩张,实力愈发雄厚,成为北方当之无愧的霸主之一……。

袁绍成功占据幽州后,势力如日中天。不久,他便得知孙策与曹操联手征讨高升军却遭遇失败的消息。

袁绍深知,此时局势微妙,若应对得当,自己在这乱世中的地位将更加稳固。于是,他立刻召集麾下一众谋士,齐聚营帐,共商应对之策。

营帐内,气氛凝重。袁绍端坐在主位,神色冷峻,目光如鹰隼般扫过众人,缓缓开口道:“诸位,孙曹联军征讨高升失利,如今这高升军势头正盛,对我等而言,无疑是一大威胁。不知各位对此有何良策?”

谋士们在营帐中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纷纷。

此时,田丰迈着沉稳有力的步伐站了出来,他恭敬地拱手说道:“主公,高升军刚经历一场胜仗,如今士气正盛,且其据守之地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我军若贸然进攻,恐怕会陷入旷日持久的苦战。如此一来,不仅损兵折将,还可能让其他势力趁虚而入,有机可乘。

依臣之见,当下不妨先按兵不动,密切观察敌军动向,待其露出破绽,再出兵围剿,届时定能一举制胜。”

袁绍微微点头,双眉紧锁,陷入了沉思。

就在这时,许攸急不可耐地跨前一步,双手激动地挥舞着,大声说道:“主公,此乃天赐良机啊!孙曹联军刚刚新败,士气低落,短时间内难以重振雄风。

而高升军虽说获得了胜利,但想必也损耗巨大。我军如今兵强马壮,粮草充足,此时不挥师南下,更待何时?

只要主公一声令下,我军定能如秋风扫落叶般剿灭高升,从而扩大主公的疆土,让天下人都知晓,谁才是这乱世的霸主!”

袁绍听后,眉头皱得更紧了,心中不禁有些意动。他的目光又投向了沮授,期待这位智谋过人的谋士能给出更为全面且深刻的分析。

沮授微微躬身,神色凝重地说道:“主公,许攸所言虽有几分道理,但我们切不可只看到眼前的蝇头小利。孙曹联军底蕴深厚,即便新败,其实力依然不可小觑。

倘若我军贸然南下进攻高升,孙曹联军为了自身的利益,极有可能与高升军联手抵御我军。到那时,我军将会腹背受敌,陷入极为不利且被动的局面。

依臣之见,当前还是暂且观望为妙,加强边境的防御工事,等待局势进一步明朗清晰,再做定夺方为上策。”

袁绍听完,陷入了两难的抉择之中,他在营帐内来回踱步,心中思绪如麻,纠结万分……。

这时,郭图站了出来,拱手说道:“主公,臣以为田丰与沮授过于谨慎。高升军新胜,难免会有骄纵之气,此乃其弱点。我军若能迅速出击,出其不意,定能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而且,如今各方势力都在观望,若我军能一举拿下高升,必能威震西方,吸引更多人才和势力来投。”

审配也紧接着说道:“主公,郭图所言不无道理。但战争之事,不可只凭一时之勇。

高升军既然能获胜,必然有其过人之处。我们需综合考虑各方因素,权衡利弊,切不可冲动行事。”

众谋士各抒己见,争论不休,袁绍站在中间,面色阴晴不定,不知该如何决断。

就在这时,忽有士兵来报:“主公,孙曹联军派使者求见!”袁绍心中一动,停下脚步,略一思索后说道:“让他们进来!”

不多时,鲁肃与程昱步入营帐。二人皆是气宇轩昂,神色镇定自若。鲁肃身着一袭青衫,儒雅之中透着一股坚毅;程昱则身着黑色长袍,目光深邃,尽显沉稳老练。

他们向袁绍恭敬行礼后,鲁肃率先开口,声音洪亮且诚恳:“袁公,久闻大名,如雷贯耳。今我孙曹联军征讨高升失利,实感仅凭一己之力,难以剿灭此贼。

袁公雄踞北方,麾下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兵强马壮,若能与我等结盟,共讨高升,必能大获全胜。

届时,所得之地,愿与袁公平分,利益共享。如此一来,不但能消除乱臣高升这一隐患,更能增强各方实力,何乐而不为呢?”

袁绍心中暗忖,这结盟之事,看似有利可图,但其中是否暗藏玄机?

他不动声色地看向程昱,目光中带着审视,问道:“程先生,鲁先生所言,可是孙曹二位将军的意思?这结盟之后,各方又该如何协同作战?利益分配又是否真能如先生所言这般公平?”


    (http://bq8xsz.com/book/4LEA-7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bq8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