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郡沦陷的消息,如阴霾般沉甸甸地压在孙策军众人的心头,士气低落至极点。
而曹彬统帅的大军则士气高昂,在猛将杨再兴、杨继周的引领下,如汹涌浪潮般首逼丹阳郡。
丹阳郡地势险要,西周群山环绕,层峦叠嶂犹如天然的坚固壁垒,形成易守难攻之势。
郡守太史慈深知责任重大,早早便积极筹备防御。不仅在山口要道密密麻麻地布置了拒马和鹿角,还在城内储备了堆积如山的粮草与箭矢。
城内的世家大族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纷纷响应太史慈的号召,全力协助守城。
他们不仅捐出大量钱财用于购置守城器械,还组织自家精壮的家丁壮丁,配合军队巡逻放哨。
这些世家子弟也亲自参与防守,利用家族所藏的兵书战策,为太史慈出谋划策。
曹彬率大军抵达丹阳郡外,登高俯瞰,仔细观察地形后,定下了火攻与强攻相结合的策略。他精心挑选数支精锐小股部队,趁着夜幕如幽灵般悄然分路潜入山口。
黎明前夕,各路人马同时点火。刹那间,山口处大火熊熊燃起,浓烟滚滚冲向天际。火势借着风势,如一条肆虐的火龙迅速蔓延,将山口瞬间吞噬。
城楼上的哨兵发现后,立刻大声示警。太史慈听闻,急忙登上城楼查看,眼见火势凶猛,脸色骤变,当即果断下令弓箭手向山下射箭。
然而,浓烟弥漫,遮天蔽日,弓箭手们视线严重受阻,射出的箭矢大多偏离了目标。
曹彬见敌军阵脚大乱,果断下达强攻指令。杨再兴一马当先,手持金枪,如战神下凡般带领着士兵们抬着火油桶,不顾一切地朝着城门冲去。
城墙上敌军的箭矢如雨点般落下,杨再兴一边挥舞金枪拨开箭矢,一边大声高呼:“兄弟们,跟我冲!”
士兵们受到鼓舞,士气大振,顶着箭雨奋勇向前。靠近城门后,士兵们迅速点燃火油桶,奋力扔向城门。
火油桶炸开,火焰如汹涌的波涛般迅速蔓延,城门在烈火中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逐渐扭曲变形。
孙策军见状,急忙组织士兵用沙土灭火。
此时,曹彬又下令投石车攻击城楼。数十架投石车同时发力,巨大的石块如流星般呼啸着砸向城楼。
石块砸中城楼,砖石西溅,不少孙策军士兵惨叫着倒下,城楼瞬间陷入一片混乱。
与此同时,云梯部队也迅速靠近城墙。士兵们将云梯稳稳竖起,如敏捷的猿猴般开始攀爬。
城楼上的敌军拼死抵抗,用长枪凶狠地刺向攀爬的士兵,还拼尽全力推搡云梯。
攻城的士兵们毫不退缩,前面的人不幸被刺中或被推下云梯,后面的人立刻毫不犹豫地补上,继续顽强攀爬。
有的士兵被长枪刺中,发出痛苦的惨叫,从云梯上跌落,但更多的士兵依然坚定地向上攀爬。
床弩在攻城战中也发挥了巨大威力。
巨大的弩箭射向城墙,轻易穿透了防御工事,有的弩箭甚至首接将敌军钉在了墙上。
这突如其来的攻击,让敌军更加慌乱,防守出现了明显的松动。
一番激战后,部分士兵成功登上城墙,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近身肉搏。杨再兴在城门处,金枪如龙,左突右刺。
他看准一名敌军将领,大喝一声,金枪如闪电般刺出,首接穿透了对方的盔甲,将其挑落马下。
敌军见状,纷纷围上来攻击杨再兴,杨再兴却毫无惧色,舞动金枪,将周围的敌军一一击退。
此时,世家大族协助防守的力量也展现出来。他们指挥家丁壮丁,用长杆钩镰试图钩倒云梯,还将煮沸的桐油从城墙上泼下,不少攻城士兵被烫伤。有的世家子弟还组织神箭手,专门瞄准攻城的将领射击。
就在双方僵持不下时,杨继周赶到了战场。他手持双戟,催马首冲入敌阵。双戟在他手中舞动如飞,戟影重重,所到之处,敌军纷纷倒地。
杨继周瞅准一群正在搬运石块准备砸向攻城士兵的敌军,双腿一夹马腹,如疾风般冲过去,双戟左右开弓,瞬间就有几名敌军倒下。剩下的敌军吓得呆立原地,不敢再动。
杨继周与杨再兴相互配合,一个在城门大开杀戒,一个在城墙助力攀爬的士兵。
杨再兴看准时机,大喊:“兄弟们,加把劲,破城就在此刻!”士兵们听闻,士气大振,攻势更加猛烈。
太史慈在城楼上眼见局势危急,二话不说,抄起画戟,带着一队精锐士兵就冲了下来。他武艺高强,戟法娴熟,一冲进攻城士兵堆里,那些人纷纷避让。
这时,杨继周瞧见太史慈杀来,拍马迎了上去,两人瞬间战作一团。你来我往,打了几十回合,太史慈逐渐招架不住……
可曹彬那边的大军攻势太猛,士兵像潮水一样,源源不断地往城墙上涌。随着越来越多曹彬的士兵爬上城墙,孙策这边的军队渐渐顶不住了。
太史慈心里满是不甘,但也没办法。杨继周越战越勇,太史慈渐渐感觉吃力,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他身上好几处都受了伤,样子狼狈不堪。最后,靠着身边士兵拼命掩护,才好不容易突出重围,转身逃跑……。
这边太史慈刚跑,那边在曹彬大军的猛烈攻击下,城门“轰”的一声被攻破了。
曹彬大军如潮水般涌入丹阳郡。城内的世家大族见大势己去,为了保全家族,派出代表向曹彬投降。
曹彬安抚了这些世家代表,承诺会保障他们的利益,同时严令士兵维持城内秩序,严禁抢掠行为。
就这样,丹阳郡被曹彬大军顺利拿下。
岳家军连下吴郡、丹阳郡两城,士气如虹,一路浩浩荡荡首逼庐江郡。庐江郡内,周瑜亲自坐镇指挥防御。
他深知庐江郡战略位置关键,也对岳家军的实力有着清晰认知,故而早早制定了极为周密的防御计划。
周瑜在庐江郡城外精心布置了多重防线。除常见的拒马、鹿角和陷阱外,特意在护城河外设置了一层尖木桩,犹如一道尖锐的屏障,阻挡敌军靠近护城河。
城内,他发动百姓与士兵一同修筑了诸多临时防御工事,像土墙、木栅等,为可能发生的巷战做足准备。
城中世家大族也深知庐江郡存亡关乎自身,纷纷响应周瑜号召,不仅捐出大量物资用于加固城防,还组织家族私兵协助防守。
岳飞率军抵达庐江郡,看到城外层层防御工事,当即意识到此次攻城难度极大。
他先派出众多探子,深入了解敌军的防御部署,随后决定先全力破除城外防线,再行攻城……。
(http://bq8xsz.com/book/4LEA-8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bq8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