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小说 > 大武赘婿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二章止水诗会

 

潘府龟鹤园,止水诗会也已经进入高潮。

音乐声响起来,一张张的笺纸在众人手上传来传去,歌女轻灵的嗓音在吟唱着今晚的优秀诗作。

这里的气氛比之濮园诗会要相对严肃一些,因为重量级的人物也多,甚至也有不少渊博大家的发言,例如作为主人的潘光彦,刚开始的时候,江宁知府都来过一趟。

这已足够说明止水诗会的地位。

诗会上的才子若有佳作,多会直接起身与众人品评,每隔一段时间,便会有人送来几首质量足够好的诗词,纸笺在众人手上流传观看,如果那首诗真的好,或者有其它看法,便也会有人起身念诵一番,与众人讨论,潘光彦等人,自然也会做出点评。

秦老坐于宴席的一侧,他的旁边是穿着依旧相当贵气的康贤,也就是与宁毅斗嘴的康老,他的字是明允,因此许多人也称他为明公。

康老的背景很复杂,富贵是不缺的,但就算仅以文学、儒学上的修养来说,也足够被众人称一声明公,在场的几十名才子中也有两三名受过他的教诲的,称之为师,但康老这人一向严厉,众人又都有些怕他,不过他今晚倒也没有批评谁,其实今晚这止水诗会的质量,还是令他满意的。

此时他正低调地跟秦老在一旁谈笑,其实时间到这里,一般来说,真正的好诗词就都已经出来了,此时两人便在议论着这些。

“……秋分一夜停,阴魄最晶荧。好是生沧海,徐看历杳冥。层空疑洗色,万怪想潜形。他夕无相类,晨鸡不可听……秦公,丽川诗会李频的这首中秋对月真可谓是才华横溢了,虽说文无第一,但照我看,今晚怕是这首诗要最出风头了。”

“又是阴魂又是鬼怪,可算是剑走偏锋,但却给人以大气之感,只令人思绪激荡,并无丝毫诡谲之色。这诗有唐时遗风,李频李德新,的确是登入大家之列了,不过明公你向来律己严格,止水今天其实也是有几首好诗词的嘛,喏,例如方才这首。”

秦老笑着拿起一首:“碧天如水,湛银潢清浅,金波澄澈。疑是姮娥将宝鉴,高挂广寒宫阙。林叶吟秋,帘栊如画,丹桂香风发。年年今夕,庾楼此兴清绝……你可不要偏心才是?”

“哈哈,你我又非评委,只是随心赏评,哪有偏心之理。唔,这词的确不错……”

“照我看来,今夜最好的两篇,便也在这其中了。”

秦老一向低调,今夜几乎没有公开作出点评,只在朋友闲聊之间说说这些,事实上,止水诗会的曹冠曹宗臣与丽川诗会的李频李德新也的确是此时江宁最负盛名的才子之一,下方的众人,也多在将他们两人的诗词做着比较,虽然说文无第一,但口头上的气势总是要争的。

众人品评诗作,潘光彦此时也正在笑着对曹冠说话,不一会儿,又有人送了新的诗词进来,分成三份由众人传看。

真正好的诗作,能够登堂入室的,到这个时候基本是不会再出来,但好的仍旧还有,众人一边笑着议论一边各自传去一页。有一页传到秦老与康老这边,秦老拿起来看看,却是笑了起来。

“呃?如何?”康贤问道。

“呵呵,只是没想到濮园那边此时还能出一首不错的,你且看看。”

“哦?濮园。”康老倒也是笑了起来,拿着诗作看过一遍,又看看下方的名字“薛进”,摇头放下,“中平,可堪入眼,倒也无甚让人新奇的。”

这时候,下方有人嚷了起来:“诸君,倒是想不到丽川此时还能有一首好词,依在下看来,这首倒委实还是不错的。”

有认识他的人笑道:“那就念啊。”那人点点头,片刻之后,开始念那诗词:“这词牌用的乃是水调歌头,各位且听:秋宇净如水,月镜不安台。郁孤高处张乐,语笑脱氛埃……”

这时,忽然有一名老者起身,手上拿着一张笺纸,匆匆朝潘光彦那边过去,手指弹动着那纸张,口中似乎还在念念有词,状若疯癫,引起了众人注意。

潘光彦接过那笺纸,倒先未看,而是示意先前那人继续。

待到先前那人将念完,他回味一番,笑着点评几句,方才拿起老者递过来的笺纸,片刻后,皱起了眉头,台下众人乃至于女宾那边都在望过来。

“鹤翁,若有什么好诗词,便速速念了吧,这等吊人胃口,好不厚道。”

潘光彦这人脾气毕竟很好,作为众人之首的曹冠笑着说道,随后旁人也都笑了起来,气氛一时间轻松下来。

潘光彦却也笑了笑:“也是水调歌头,这首词……便念给大家听吧: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水调歌头的词文响起在庭院当中,上半阙还未念完,在座的众人当中已经没了任何的交谈之声,一片寂静,落针可闻。

潘光彦本是文坛大儒,此时按照韵律认真地诵念着手上诗词,念得虽不快,但贴合着词句的意境,却是一气呵成。

在座众人本就是文辞功底深厚之人,只是听到这里,便已然察觉到这首词意境的空灵、大气、悠远。

最初的发问看似简单,此时的文坛兴盛,各种诗词不免追求繁复,穷尽变化,有的论调里还提倡,若是咏月诗,那便是连一个月字都不出现才为上佳。

然而这词句一开始便是明月几时有这样的提问,但配合着下一句,却已经自然地将意境展开,再到得天上宫阙时,那诗词意境便自然、毫不突兀地从淙淙溪流化为了高山流水……

自唐朝以来,诗文数百年的发展,意境深远大气的作品也有许多,然而到得这时,诸多诗词作品往往是走到穷尽辞工繁复变化的道路上,若能走回来,返璞归真的大家自然也有,或简或繁,自然各有特点。但意境能到眼前这个程度的却是寥寥无几。

而这首诗,意境随诗词的变化一路扩展,偏又举重若轻,自然之至,倒是与初唐盛世之时文人那天马行空、不羁豪放却又能丝毫不离主题的风格相似起来了,仅是区区上阙,这首水调歌头的大家之气已展露无遗。

潘光彦顿了一顿,抬头望了望下方的一众才子,方才继续读出下阕。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念完之后,潘光彦又喃喃地重复了最后一句,望着众人,好半晌之后,方才叹了口气:“……好词啊。”

这时候园林当中的众人有人对望几眼,有人喃喃重复着词句,却仍旧安静异常。

“咦?”

也是在如此的气氛里,那边康老伸手拿过了笺纸,却仿似注意到了什么,疑惑地眨了眨眼睛,轻咦出声,随后蹙眉想着什么事情,脸上表情精彩……

“怎么了?”

注意到他这般模样,还在回味词句的秦老也好奇的偏过头去。

“呵……你且看看。”

康老将笺纸递过来,秦老拿着眯了眼睛一个字一个字地看过去,从明月几时有一直到千里共婵娟也没有发现什么不妥,确实是好词。

而当秦老逐字逐句看到最后,眼睛突然一眯,长吸了一口气。

词句后方自然还有几个字,不过此时大家还在感受这些句子,方才潘光彦也还没有注意去看。

那笺纸左下方书有落款,赫然写了七个字。

——苏府。

——宁毅。

——宁立恒。


    (http://bq8xsz.com/book/54SA-1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bq8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