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小说 > 亮剑:杀敌积分可以兑换装备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84章 稳妥的进攻方法和日军舰队

 

“第598团在勃固下游约十公里处渡河,但因为日军援军抵达,并最终摧毁了即将建成的浮桥,导致渡河失败。

现在日军支援主力抵达,柳团长目前已经放弃进攻了。”

曼德勒,远征军司令部内,当得到这个消息之后,罗司令、史迪威两人面色有些难看。

亚历山大虽然同样面露难色,但实际上心情反而有些不错了。

用现实一点的话说,英国方面本来就害怕中国在缅甸有太大的的影响力,毕竟缅甸历史深受中国影响。

在这个时候,如果缅甸人再和中国人勾搭在一起,未来英国的统治会增添极大的变数。

英国首相之所以之前的时候,就强烈反对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吗?

远征军在仰光一战当中,损失越大,就越是符合英国利益。

至于旅长嘛,就没什么表情了,虽然心下暗骂了一句那个微操达人,但他也知道这种事情,对方介入完全符合对方的性格。

而现在摆在众人面前的,就还是那个问题,怎么收复仰光。

日军增援兵力已经抵达,接下来大概再过三四天,第33师团主力就能抵达仰光。

差不多是同样的时间,第200师也就只是能够到勃固地区而已。

摆在第200师面前的,还是勃固河。

第200师现在最重要的装备,就是那三十三辆59式坦克。

如果没有了这三十三辆59式坦克,恐怕想要进攻仰光,困难重重。

但现在59式坦克想要渡河,就只剩下搭建浮桥这一个办法了。

搭建浮桥说起来轻松,真正做起来却也十分困难。

就好比这次,尽管原本即将要搭建好浮桥了,但日军援军抵达,把浮桥又给摧毁了。

这对于第200师来说,多来几次,恐怕搭建浮桥的工具都没了。

现在最着急的必然就是罗司令了,毕竟真正实行这次战斗的,就是远征军,而且侦察连原本占据勃固,也是被山城方面严令返回的。

此时正值盛夏,罗司令却感觉自己的额头冷汗直冒。

指挥部内几人都在看着罗司令。

罗司令看到旅长之后,忽然眼前一亮,仿佛有了主意一般。

他对旅长问道:“旅长,独立团之前是如何攻占勃固的?”

这点旅长有询问过独立团,所以旅长还是知道的。

于是,旅长对罗司令回答道:“这件事情我询问过李云龙,侦察连在抵达勃固地区之后,日军守备力量并不强,使用63式107毫米火箭炮完全可以控制对岸。

所以,侦察连是在勃固城区过河的,对面就是平地,视野开阔,随后侦察连就在日军守备队的眼皮子底下渡河。”

在听到旅长的回答之后,罗司令脸色又再度沉了下来。

按照他的想法,既然独立团之前一个连也就能攻占勃固,那肯定是有什么好办法的。

可依旅长所言,独立团之前仅仅靠侦察连就能够直接攻克勃固,完全是因为日军主力尚未抵达的原因。

并且当时的日军没有火炮可以反击63式107毫米火箭炮的炮击,只能眼睁睁看着独立团登陆。

可现在来看,日军第33师团不仅已经成功回防了,且使用的还是九零式75毫米野炮,这款野炮射程超过了63式107毫米火箭炮。

这个情况下,即便是远征军有什么想法,也没有办法顺利实施了。

更别提像独立团那样直接渡河。

在旁边的史迪威听到旅长的话之后,叹了一口气,然后就对罗司令说道。

“既然这样,那就只能暂缓攻击了。

等第5军主力抵达之后再继续攻击吧。

另外,第66军目前已经在沿着西线南下,届时也可以配合第5军两路出击,一起进攻仰光。

日军目前在缅甸的兵力仅有一个师团,我们如果分两路进攻,并且每一路的兵力都超过两个师的话,日军想要各个突破并无可能。

也足以保证进攻的安全性。”

史迪威的这个建议还算是挺靠谱的,至少可以说是稳扎稳打。

而且在史迪威提出这个建议之后,也让罗司令现在起码有台阶下了。

于是罗司令立马表示将会立即命令远征军服从史迪威的命令。

不说服从命令还好,一说服从命令这话,史迪威就感觉有些胸口疼。

那是纯粹被气的。

让你听命令的时候你不听,你现在自己没办法了,又说自己听从命令了,那自己不就纯纯的冤种背锅侠吗?

不过想到现在的局面,史迪威最终也还是没有和罗司令再继续多说什么。

山城方面的意思史迪威现在也是完全知道了。

所以史迪威现在其实也想明白了很多事情。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他确定山城方面虽然有想要把独立团排除在外的意思,但根本上来说,他们也没有帮助日军的意思。

收复仰光,符合山城方面的利益。

这也是他最终还愿意相信远征军的原因。

不然的话,就以把侦察连调离勃固这个操作,在史迪威看来,就完完全全是帮日军的行为了。

至于八路军嘛,史迪威也愿意相信八路军。

但是他思来想去,还是想不明白八路军这次八路军入缅作战到底能获得什么实际上的好处?

他不论从什么角度出发,发现对于八路军来说,入缅作战这件事情上,对延安本身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好处。

缅甸战事就这么暂时停顿了下来。

得知情况后,日军第15军司令官饭田祥二郎终于是松了一口气。

当然,也仅仅是松了一口气而已。

第18师团、第55师团被歼灭,第56师团仅残存三个步兵大队的兵力,并且还在缅东群山当中。

饭田祥二郎不理解为什么事情会发展到这个样子,而且也容不得他思考这件事了。

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第33师团何去何从?

只要第33师团能够顺利抵达仰光,在饭田祥二郎看来,至少安全不用担心了。

因为此时,支援部队已经快要抵达仰光了。

支援部队并不是陆军,而是海军。

因为在十天之前,也就是在缅甸战局陷入最为危急的时候,饭田祥二郎只能想到找海军帮忙了。

也没什么办法,南方军总司令寺内寿一明确告诉他,现在他手上没有兵力能够支援第15军了。

在这个情况下,他只能把目光看向海军这边。

尽管去找海军马鹿求援是一件丢人丢到家了的事情,可三个师团被歼灭早就已经够丢人了。

如果第33师团也被歼灭,那他这个第15军可就成为光杆司令了。

成为日军历史上第一个军级单位的光杆司令——华北方面军第11军和第12军不算,因为第11军和第12军是被歼灭的,指挥部都被歼灭了那种。

人家都已经战死了,面子什么的不重要了。

所以,对饭田祥二郎来说,只要能保住第33师团,那丢人就丢人吧,至少比不求援要好。

在这之后,饭田祥二郎立即联系自己的顶头上司,并希望对方能够协调海军,支援第15军。

寺内寿一倒是给力,还真的从海军这边要到了一支增援的舰队。

只不过这支舰队,着实是有些寒酸了。、

这支增援部队是以两艘巡洋舰,四艘驱逐舰组成的,另外还有四艘补给舰,其中两艘是陆军的,两艘是海军的。

而增援的这两艘巡洋舰,分别是阿武隈号轻巡洋舰和夕张号轻巡洋舰。

这两艘战舰实际上是日本在20年代初就生产的老旧型号轻巡洋舰了,这几艘战舰,现在在海军手上,也发挥不出多大用处。

不过嘛,还是那句话,有总比没有好。

再加上四艘驱逐舰,这支舰队的火力规模虽然在海面上并不算强大,可是仅仅是用来协助防御仰光,这在日军饭田祥二郎眼中还是大有可为的。

至于盟军这边。

中途岛一战,虽然日军在太平洋上失去了战略主动权,可是好歹还是保持着一定程度上的海上控制权的。

尤其是缅甸仰光地区的安达曼海和莫塔马湾。

这两块区域,现在都还是日本海军的控制区。

8月14日,垒固地区,独立团防区内。

李云龙经过几天的寻找,终于是找到了日军第56师团在东线山区内的三个步兵大队的消息了。

这三个日军步兵大队在独立团攻克垒固之后,就一直没有做过什么事情。

尤其是在中路日军覆灭之后,第15军司令部更是越级联系了他们,并且命令他们从缅东向泰国转进。

但是,缅东的群山实在是太令人绝望了。

日军虽然从泰国翻过群山进入了缅东,但是,好歹他们之前还是在缅东靠近海岸边上的孟邦、达府这些地方翻过的英缅军防区。

现在又要让他们从缅东翻山越岭返回泰国,也就只有他们这些翻过缅东群山的人才知道这到底有多难。

所以,在缅东来回逛了这么多轮之后,最后这三个步兵大队还是只能想办法再走原本进入缅甸的路。

14日下午,在得到消息之后,赵刚带着几位与众不同的同志南下,随后和李云龙相会。

“老李,这位是德钦卬山(ángshān),是缅甸反法西斯人民自由同盟的同志。

他是缅甸本地人,同时随行的这些同志,也都是缅甸当地的同志。

他们之前就在延安,在知道我们要南下入缅作战之后,便要求随同部队入缅,之后就一直在旅长这边。

现在你对这周围地形之类的,如果有什么疑问,可以向他们征求意见。”

李云龙闻言,大喜过望。

缅甸地形复杂,如果没有他们的协助,地形上独立团也未必能有优势。

“好,那个,卬山同志,现在鬼子第56师团三个步兵大队被困在缅东,原本他们的目标是进攻景栋。

我想知道,鬼子如果现在是不是还有什么办法,可以从缅东撤回泰国?”

卬山在听到这话之后,便对李云龙说道:“李团长,请稍等,我询问一下。”

随后,卬山转身和自己身后的那些人交流了起来。

过了一会,卬山便对李云龙回答道:“李团长,如果日本人想要从缅东撤退的话,最终他们大概率还是要原路返回。

我和我们的同志认为,日军接下来如果直接从缅东群山中返回泰国的话,大可不必理会他们。

现在还是需要加强垒固一线的防御。”

随后,卬山又给李云龙指出了几个位置,并表明如果日军南下,这些位置就是日军撤退的几个必经之路。

按照卬山的建议,李云龙让独立团在这几个位置上埋下伏击。

8月17日,日军三个步兵大队分成三路,从各处向西前进。

日军小心翼翼,但可惜卬山的建议完全准确无误地将他们撤离的路线给指了出来。

当天,三场伏击战分别在距离不超过200公里的三处位置上展开,日军兵力损失过半,最终不得不撤回缅东。

这一仗,也基本解除了东线日军的威胁。

而也就是在同日,日军第33师团完全进驻仰光,并且日军两艘巡洋舰以及四艘驱逐舰组成的舰队抵达仰光。

随同抵达的还有四艘运输船。

他们为第33师团带来了极为珍贵的弹药和物资补给。

这使得原本已经有些弹尽粮绝的日军第33师团重新补给之后,恢复了相当一部分的战斗力。

8月18日,第200师全部主力抵达勃固,随后戴师长命令部队沿着勃固河南下,并在勃固以南约莫不到30公里的格瓦地区准备建立第二渡河点。

格瓦距离仰光市区距离已经不超过35公里了,在这里建立第二渡河点,能够有效分散日军的兵力布置。

8月20日,在第600团抵达格瓦之后,戴师长亲自指挥了一次作战,在勃固河和格瓦地区分别尝试渡河。

可惜,在兵力差距不大的情况下,第200师想要突破勃固河,还是有些难度的。

于是在简单尝试之后,戴师长就放弃了进攻。

8月24日,第5军主力抵达勃固。

次日,第66军两个师的兵力自西线追击日军,抵达仰光西北约50公里处的岱枝。

史迪威计划当中的两军合围计划雏形基本已经完成部署。


    (http://bq8xsz.com/book/DRL6-40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bq8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