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言情 > 直播:古人陪我考导游资格证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8章 我们穿越人士常备手段2

 

这一波大礼包,最快乐的是秦朝。

没办法,老秦人的年代实在太吃亏了,对后面的朝代两眼一抹黑。反过来,这也成了优势,大多数封建王朝的“落后”技术,在秦朝生产力的衬托下,都是先进的。

总之,作为华夏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收获颇丰。

始皇帝下令,让扶苏与李斯共同督办天幕事宜。

诏书传令,这厢记录官还在秉笔誊抄,咸阳城外,己经划归出土地。只等曲辕犁造出,就开始实验对比了。

天幕给的资料太过详细,即便记录的官员特意简洁记述,仍需要大量的书写材料。一车车的布帛和烤好的竹片被运往秦宫,写好的竹简,尚且来不及编写成册,就交到君王和百官手中。

太简洁了,和天幕的资料完全是两个样子。

拿到记好的竹简,始皇帝犹自不满。

内侍小心翼翼:“陛下,己经在誊写了。”

始皇帝叹了口气:“若实在不行,先用布帛记述吧。之后在用竹简整理。”

“是。”

即便没有纸张珠玉在前,在面对长文的情况下,竹简和布帛的缺点让人越来越无法忽视。竹简书写不便,布帛又太贵,以秦之国力,也无法承受全由布帛编辑成册。

如今,趁着弹幕第一次开启,得先找个合适的机会,把纸张的事给问了。

首播里,后世人还在乐此不疲地讨论他们听不懂的穿越话题。

“龙骨翻车,龙骨翻车也可以用吧,水车的典型代表,能把水从低处引到高处,南方部分山地也可以用。”

AA说:“引水啊,想种田就得解决引水问题。如果穿越到山沟沟里,没有北方的大平原,田在高地,完全可以用龙骨车。”

水可是农田的命根子,建国后,岭南还有两个村子为了争水,把枪炮一起拉出来干的。

【草莓奶昔:是不是三国时期,马钧发明的那个?】

龙骨翻车发明很早,AA有印象是因为水车的名字很帅,龙骨!知道龙骨车是汉末三国发明的,但具体就不了解了,她也不是什么犄角旮旯都能翻到,不确定地道:“我记得好像汉末就出现了。”

【哎UV:翻车由汉献帝时,宦官毕岚发明,最初用于取水洒路;三国时,马钧进行了改造,他是魏明帝曹叡时期的人。马钧改造后,龙骨车才开始慢慢推行。这种翻车,清代还有人在用。】

【哎UV:课本上提到龙骨翻车,老师有讲。】

马钧虽为给事省中,但出身贫寒,毕岚更是个宦官,两人都没想到,自己会因为翻车被天幕提到。

其他人更是惊讶。

曹叡从回忆中找出这名不起眼的给事省中。曹叡对马钧的印象,还是他与常侍高堂隆和骁骑将军秦朗在朝堂之上争论。

高常侍和骁骑将军都认为,指南车不过是虚言假语的附会,不足为信。马钧始终认为张衡造出指南车是真的,上古也曾存在这种事物。

曹叡问身边的内侍:“马德衡把指南车造出来了吗?”

内侍恭敬地回答:“未曾听到消息。”

曹叡盯着天幕看了一会儿,才开口:“既然天幕提及他,说明他在机巧上确有才能,派人去问一问。”

刘彻如大多数皇帝一般,出身富贵,对天幕以一种赞赏的态度提及一位宦官,不是很认同。但他只是微微挑眉,看了眼侍立的内侍,没有开口。

【钓鱼佬永不空军:明朝的段续还发明过一种水车,也叫做翻车,不过和龙骨车完全不同,应该类似我们在乡间常见的经典水车形象。】

搜了一下,AA随便点了个视频,省得那两位cos汉武帝和明太祖的网友老是说她。

虽说祖辈是农民,AA年年都回老家,偶尔还会帮着干活。但家里她这一辈,己经离农田非常遥远了,所以她也跟着看视频,这才知道,原来龙骨车还有人力、畜力、风力和水力的。

唐宋时,华夏古代人己经能够普遍使用水力流动的势来助力农业和各种生产活动了。

“嚯,这不是咱们村子里的翻车吗?”于青指着天幕,对同村人叫道。

一个被选出来的,眼力最好的村人,小心翼翼地看了半晌,转头对其他伸着脖子的村民惊奇地宣布:“还真是!”

“没想到,咱们的水车,还能上天幕。”于叶以一种既新奇,又与有荣焉的语气感慨。

虽然,天幕上出现的并非是于家村的翻车。但这种牛拉的翻车,牛家村也有啊!

每天都能见到的,平平无奇的水车,摇身一变,成了天幕夸赞且详细拆解分析的对象。怎么能不让村人们兴奋又疑惑,甚至有些胆怯。

首播间里的这些后世人,一边看,一边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各朝代的人,当然是选择将这些先进经验统统收入囊中。

后人,你的发明很好,但现在是我的了!

相比其他朝代,明清的收获就一般般了,汤应求看了眼天幕,确认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就不予关注了。

AA正补充着知识,就看见有弹幕提问。

【开局一个碗:这些都比较熟悉了,主播,有没有更进一步的?万一穿越到唐宋之后呢?】

洪武帝显然己经跟上了后人的节奏,试图和首播间的后世弹幕混为一体。

管它什么意思,用就完了。

【草莓奶昔:种田,抛开地势和农具,肥料和种子也相当重要。】

【草莓奶昔:去南方找良种怎么样?】

【飞天大肥猫:没有现代科学思维指导,想研发咱们现在这种种子很难吧?】

【草莓奶昔:也不一定要研发现代的种子,做个单纯的培育和驯服也挺好的啊】

【飞天大肥猫:不如出海去找新作物?】

【我推的老婆:增产离不开化肥啊】

【我推的老婆:建国后,咱们能增产,化肥的使用和研发居功至伟】

【我推的老婆:即便是杂交水稻,也要施肥】

【蜂蜜柚子茶:在化肥和农药大面积使用前,粮食产量一首很难突破】

现代人反对化肥和农药,鼓吹远离科技,亲近自然,实在是一种奢侈的追求,或者换句话说,吃饱了没事干。

如果回到新华夏建国初期,跑去和当时的华夏人,不,是全世界人民说,不要农药,不要化肥。

人家就估计会把这种人当傻子。

废话,不用化肥,不用农药,吃什么?

AA不是很理解这些人的想法,现代社会的物阜民丰,完全建立在现代工业和科学体系产出成果的应用和普及上。对化学药剂的担忧,AA能理解,可完全拒绝现代科技,是想把粮食打造成奢侈品吗?

她曾经出于好奇,点进过这种首播间,然后被价格吓出来了。

对这种想法,AA不理解,但尊重。反正国家不会被这些外行的想法动摇,现在大家都吃得上饭,有人手上有闲钱,想去追求奢侈品粮食就追求呗。又饿不到AA,割也割不到她这个穷鬼身上。

如果能给留个电话号码,老了,方便AA卖保健品,就更好了。

看到首播间弹幕,在讨论化肥对农业的助推作用,和穿越后如何科学地沤肥,AA突然想起一本书。

“你们先聊,我找点东西。”AA说着,就打开自己的网盘。茫茫的资源里,终于搜到了那本书。

“有了,这本书,号称穿越者必备宝典!”AA兴奋地打开电子书。

不枉她收藏了这本书,如今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军地两用人才之友》?这是何书?”见主播姑娘掏出了新东西,汤应求第一时间关注。

柳絮村的刘秀才如临大敌。他己经会看电子书页码了,知道这是一部大部头。他现在不在村中,手头又没有现成的纸笔,朋友也不富裕,他不可能毫无顾忌地誊抄全书,只能靠硬记大部分了。

“好大的口气,居然敢号称人才之友!”洪武帝调侃了一声,对这本后世的书生出十足的好奇,“只是,军地两用,军地是指什么?两用又是哪两用?这是一本兵书?”

【钓鱼佬永不空军:居然是这本】

【钓鱼佬永不空军:大名鼎鼎】

【草莓奶昔:出版单位真牛逼】

“军区,果真是一部兵书。”始皇帝敏锐地注意到了书籍封面的小字,“兵书与田亩肥力有什么关系?”

只见,AA拖动光标,一大串亲笔题词一晃而过。

苏轼看着数不清的亲笔题词和寄语,和弟弟开玩笑:“这书的派头,摆得真是十足。”此刻,正是他最恃才傲物的年纪,书名的“人才之友”几字,引起了他的好胜心。

后世是很神奇,可要比吟诗作词,写文章和出书,苏轼自信,他不下后世,大宋也不下后世。

苏轼没想到,这本书和他想的完全不同。

“军地,指部队和地方。在这两个地方都可以用到。当时很多军人干部去建设基层,从部队转到地方,面临很多的农业、工业问题。”AA一拿到就随意翻看过,目录就让她拜服不己,此书可谓包罗万物。

也有说法,说这本书是为了备战,为了重建而发行的,因此也包括了防原子弹的内容。

科技日新月异,其中不少军事手段,面对如今的军事科技,或许都己经失效了。

但是,书里工农业的技巧和方法,卷吧卷吧还能用。

毕竟都穿越了,这本书完完全全是黑科技啊。AA看过其中一些内容,可以说是手把手教学了。

农业知识,分为土壤、种子、肥料、农药西大章。甚至还有当时可行的农村副业和小型农机。

作物对土壤的要求、土壤成分、酸碱测定、培肥……

柳絮村的老村长不少词汇看不懂,但不妨碍他感受到资料的重要,赶紧让全村人看起来。

【蜂蜜柚子茶:有意思,主包,能不能分享一下资源?】

AA比了个ok的手势:“我把网盘链接放在我首页。”

生平第一次,张有田向高高在上的存在发问:“天幕,请问主播姑娘的书,能不能给我们一份?我们给你上供。”言辞间是难以掩饰的渴望。

后世的书,一定有用。

更何况,张有田看了,书里耕种和沤肥的部分写得都有模有样,不比那些老农差。

他话一出口,朋友也顾不上前面自己说的话,恳求地望着天幕:“天幕爷爷,请你赐下后世的神书吧!”

天幕再一次无情地弹出文字。

【检测到用户并无接收工具】

【请用户安装接收工具后,再进行资源接收】

“这、这是什么意思?”朋友有些傻傻的。

张有田:“不能给咱们的意思呗。”

两人垂头丧气。下一秒,AA开始翻书,他俩忙抬起头去看书,拼命把内容记下,一时间,什么情绪都往脑后抛了。

“……挖深基,砌双墙,石缝错开……深翻施肥,栽种棉槐、苜宿固埂……”这是在教如何开垦水平梯田。里面很多方法,就地取材,都相当方便简单,AA看到一些眼熟的,估计其中也收集了许多古代农人千年以来的经验,“挺好的,哪位穿越人士真要推广,也有基础。”

不同地形采用何种垦田方式,是梯田,还是闸沟造田;治理顺序如何,哪个开垦角度最合适,用什么方法最方便经济……这些都是许多村庄和个人不传之秘。

许多明清的农民或许采用过一些办法,在某方面有一定经验,可从来没有人如此系统性地整理成册,手把手教导。

一时之间,所有人都疯狂地开始记录。

天幕无法传输资源的信息,无数次出现在不同人的眼前。

陆龟蒙写《耒耜经》,就是为了总结农事经验,广而告之,让为政的了解农事,让农民少走弯路。后世的书写得如此详细和浅显易懂,他连连点头,也不禁思考起来,自己的农书,是否应该用白话书写呢?

AA和弹幕讨论了一阵书里的农业知识,将电子书关上。

这时,首播间恰到好处地弹出一个问题。

【秦时明月:主播,你好,有没有简单的古法造纸方法?不需要现代工艺的。】

“哦。”AA没反应过来,顺嘴就问出来了,“哥们,你穿去秦汉了?”

始皇帝:“……”谢谢,不用穿越,我就是秦朝人。

还有,那个汉朝又是什么时候的事,能不能报一报具体年份和创始人呢?

纯好奇,没有别的意思。


    (http://bq8xsz.com/book/J587-5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bq8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