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言情 > 直播:古人陪我考导游资格证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59章 造纸与种子1

 

不怪AA第一反应是秦汉。

和西方长期使用羊皮记录不同,华夏的纸实在是发明得太早了。

西汉时期,华夏己经发明了纸张,只是不够普及。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真正作为一种书写材料开始流传。

汉朝是华夏第二个大一统王朝。AA认知里,完全没有纸的大一统王朝只有一个,就是秦。

秦汉生产力低下,限制太多,一般不在主流穿越文和个人幻想的名单上。虽然,AA也看过几部非常经典的秦汉背景穿越历史文,但还是不免感到好奇,加上网友这个“秦时明月”的ID,她下意识以为对方是历史人物的粉丝:“你这个穿越的背景怎么选秦朝,是始皇帝的粉丝吗,朋友?”

始皇帝:“粉丝?什么意思?”

【秦时明月:是的。】

“要真有穿越,”AA对老秦了解不多,现代人穿越的最佳选项是唐宋明清,现代人了解得最详尽的历史朝代也是明清,“祝福朋友你穿越成你偶像始皇吧,要是穿成平民就太惨了。”

【蜂蜜柚子茶:主包的话太偏颇了,人家就不能穿成陈胜吴广吗?】

【草莓奶昔:《关于我崇拜始皇帝,所以穿越成陈胜吴广推翻秦朝这件事》】

【钓鱼佬永不空军:等一下,等一下,推翻秦朝的是刘邦和项羽吧】

发现首播间的水友们专注胡言乱语,根本没人搭理“秦时明月”,AA害怕弹幕说出什么被朝代粉网暴的话题,赶紧把话题往回拉:“呃,造纸术历史悠久,古今造纸方法五花八门,纸的类型也有很多,你个人比较喜欢哪种?”

她随口一问,哪知道对方一下子就沉默了。

秦宫中,始皇帝正在和诸臣讨论。

先是吩咐臣子关注六国贵族中,姓陈、吴、刘、项,和同名之人。又开始讨论造纸术。

说实话,秦朝君臣哪里知道什么纸的类型和不同造纸术的区别?

朝堂上,难得出现大眼瞪小眼的场景。

【秦时明月:咱们平时书籍用纸,是什么造纸方法?】

“那可不简单。现在生活中的纸,都是用的现代化工技术,你在古代想造得一模一样可不行。”提到这个,AA可来劲了。

她喜欢看书,之前有段时间也研究过出版社用纸,加上有朋友出同人本,她也跟着去掺和了一下,此时倒真有些如数家珍的意思:“书籍出版用的纸可多了,什么道林纸、珠光纸、铜版纸……还有最臭名昭著的轻型纸。”

轻型纸,特别让人讨厌,尤其是对AA这种南方人来说。

用轻型纸印刷的书,一定是最早发霉发黄发脆的。在南方的空气中,往往几个月不到,书页就黄了。

而且,出版社印刷的轻型纸书籍还经常有一股怪味。

【草莓奶昔:这些也都是现代工艺吧】

【钓鱼佬永不空军:你用纸是想作什么呢?】

【钓鱼佬永不空军:要是卖钱的话,做点什么宣纸、薛涛笺和经典印花纸之类的】

“如果从使用人口最多,和价格低廉考虑,或许可以用麻纸和以前农村的那种草纸。”AA即答。

这些都是什么……他们真没想到,一张小小的纸,还有这么多讲究。

始皇帝想了一下,开口:“依朕之意,还是首接问吧。”

信息掌握太少,就是会很被动。

【秦时明月:首要目的是用来书写和保存,同时最好造价低廉,便于普及和推广】

【秦时明月:比竹简便利,比布帛便宜】

“就这?”AA一呆。

【飞天大肥猫:……】

【草莓奶昔:不是,姐妹,你这要求太低了吧】

【飞天大肥猫:哥们,是张纸都做得到吧】

AA一脸无语:“我还以为你要搞什么土法黑科技呢,结果就这点要求,那不是随便上网搜造纸法就完了吗?”

“东汉蔡伦改进的造纸法,都能符合你的要求。”

【秦时明月:没搜到。】

老秦人放弃和AA兜圈子,首接要。

AA偷偷翻了个白眼,也没多想,毕竟之前网友问的,她都帮忙搜了。这个也帮忙吧,不能厚此薄彼呀。

不过,相比起其他人的,这次就相当不走心了,首接问度娘。幸好某度记录的也算详尽,只是配方列表的配比写的不够详尽。

秦宫君臣也不在意,能用就行。告别竹简己经是胜利了,大不了一点一点试配比呗。

“麻皮、破渔网、竹……”扶苏不禁有些感慨,“洁白如雪的纸,原来竟是用这些普通材料做的……”

在没看到材料表之前,关于纸张的原材料,有过很多争论。始皇帝甚至把之前看不上的墨家人和公输班的后人,也叫来咸阳问话。

大家心目中的最佳嫌疑材料,是布帛和蚕丝。

对于皇帝只关心技术,而完全不关心本派政治主张这件事,两派人选择了积极装瞎,主要把精力放在讨皇帝欢心上。

如今只有一个国家,就是秦朝;只有秦皇能称朕;只有秦皇的儿子能叫公子;也只有秦皇能给他们官当。

诸子百家能讨好的王,也只有秦国的王。

某度给了东汉蔡伦造纸术和明朝造纸术两种方法。

始皇帝选择两者都要。

除了他,其他朝代的人,也记下了天幕给出的新型造纸术。

记住这些的,不仅仅有王公贵族,还有升斗小民。

阳模仿着天幕的文字,将上面的配方一笔一划刻记下来。

“你记这些有什么用,咱们不会写字,更不是贵族,把造纸术记下来也用不上。”他的弟弟惊,看见他为了刻字,吃力得满头大汗的样子,忍不住道,“再说了,不是说,以后只能写小篆吗?”

“天幕教的知识,总会有用的。”阳很固执。

“再说,你怎么知道,政令以后不会变呢?”阳不以为意,“天幕所有人都看得见。在我看来,天幕上的字比小纂简单多了,我己经能记下一些了。”

可惊完全不同意他的看法,两兄弟从生下来,意见就没统一过。

“如果大王和贵人们想改,当然可以改。”惊皱着眉,虽然,目前阳的行为还没到触犯秦朝律法的地步,但见识过贵人冷酷的惊还是忧心忡忡,“但贵人们如果不想改,只需要把想改变的庶人杀掉就好了。”①

法家的法,可从来不是后世依法治国的法。

——

①秦朝的法律问题:秦朝的法律争议挺大的,经典的就有陈胜吴广起义时涉及的法律,有人坚持太史公的记述,还有人则拿秦时出土的竹简作证,力图证明实际的法律没有这么夸张。作者个人确实赞同太史公对汉以前的记述存在问题。这并非太史公本人恶意或偏颇,而是时间毕竟过去很久了,即便司马迁西处采集史料,在不同史料间进行对证,选择最合理的说法,但在没有现代考古技术的情况下,很可能出现被采集的史料本身就有问题的现象。

同时,法家崇尚严刑峻法,并非现代的依法治国,法家对君主的态度,在现代人看来也算比较落后的。


    (http://bq8xsz.com/book/J587-6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bq8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