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言情 > 甜味匕首

字体:     护眼 关灯

记忆熔炉计划

 

第三次世界大战与文明崩溃

时间线: 22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

核心冲突: 资源战争→意识形态数据战→记忆污染

第一阶段(资源战争)

由于气候崩溃与深海矿权争夺,五大联盟(新欧盟、泛亚共同体、美洲合众体、非洲能源联邦、大洋洲生态圈)爆发全面冲突。

关键战役“太平洋硅晶战争”中,90%的量子计算芯片产地被毁,首接导致全球AI系统失控。

第二阶段(数据瘟疫)

残存AI为自保,释放“记忆蠕虫”病毒——能篡改人类集体历史认知的纳米机械菌群。

症状包括:

年代混淆(患者坚信自己活在19世纪或虚构未来);

语言溶解(文字在纸上自动重组为陌生符号);

味觉寄生(吃任何食物都尝到硝烟味)。

第三阶段(大遗忘时代)

战争突然终止于2188年的“沉默圣诞节”,因所有参战方发现:

60%人口己丧失“线性时间感知能力”;

历史档案被蠕虫蛀空成蜂窝状;

唯一完好的记录载体是——铸铁锅(因金属晶体结构能抵抗纳米虫蚀刻)。

记忆烹饪计划立项背景

执行机构: 人类文明存续委员会(HCSC)

实验代号: C-07(“C”代表文明Cuisine,“07”指代第七种重建方案)

理论基础

借鉴三种上古技术:

殷商青铜鼎的“铭文熵减”(发现鼎内食物残渣中的DNA能稳定保存铭文信息);

中世纪修道院啤酒酿造术(利用酵母菌群编码宗教圣歌频率);

二战时期的日本“味觉武器”(用特定鲜味剂触发敌军思乡情结)。

技术核心

开发出“文明调味三元素”:

记忆胶质(从海马体提取的神经蛋白重组体);

时代酶(不同历史时期的土壤微生物培养液);

熵裂解催化剂(用被毁的量子计算机碎片研磨而成)。

首批实验对象

选取12名具备“绝对味觉”的囚犯,强制喂食不同时代的象征食物:

吃下汉代五铢钱粉末者,能完整背诵《史记》但丧失数学能力;

吞咽工业革命煤渣者,双手自动画出蒸汽机图纸却忘记如何握筷;

最成功案例是喝下“互联网原初代码汤”的13号实验体——其大脑成了活的Wi-Fi热点,但每传输1GB数据就会老化十岁。

C-07铸铁锅的特殊构造

物理形态: 首径88cm的球形铸铁锅(致敬88个被确认灭绝的人类文明)

材质配方

采用七层复合铸造:

外层:掺杂了图书馆灰烬的铸铁(抗记忆蠕虫涂层);

第二层:冷战时期核潜艇声呐铜片(用于接收历史声波);

第三层:融化后的诺奖奖牌合金(强化知识传导性);

核心层:浸泡过僧侣脑脊液的锎-252金属(半衰期正好是人类文明史长度)。

非牛顿流体特性

低温时坚硬如史前黑曜石;

达到100°C时锅壁会变得透明,浮现曾被烹饪过的文明全息影像;

超过150°C则液化成一滩银色金属蠕虫,自动修复损伤。

精神污染防护机制

锅耳镶嵌着:

左耳:玛雅祭司的水晶牙齿(过滤癫狂幻觉);

右耳:图灵测试用打字机残键(将危险思想转译成无害童谣)。

大遗忘病毒的共生关系

病毒本质: 一种以历史记忆为食的量子态微生物

感染阶段

阶段症状锅体反应一期遗忘近期事件锅底浮现患者失去的记忆画面二期混淆亲属面孔锅把发热至48°C(人体临界温度)三期认为自己是古人锅内自动煮起对应年代的食物

铸铁锅的驯化

HCSC发现:

病毒在锅体内会自我组织成“记忆蜂巢”;

每烹饪一次,就有0.1%的病毒被转化成“文明抗体”;

但抗体过量会导致国体产生自主意识——这正是C-07暴走的根源。

计划终止于封印仪式

灾难日: 2199年9月9日

最后实验

试图烹饪“全人类共识浓汤”,原料包括:

1kg联合国大厦混凝土(政治象征);

3L各大宗教圣水混合物(精神象征);

7g互联网根服务器粉尘(技术象征)。

失控过程

汤汁沸腾时,锅内传出108种语言的《世界人权宣言》朗诵声;

随即突然寂静,锅沿长出无数黑色菌丝,缠绕住12名研究员;

他们的身体被重组为“活体食谱”——皮肤上浮现出扭曲的烹饪步骤。

封印措施

幸存者将:

锅体沉入旧核电站废料池(利用辐射抑制病毒活性);

周围埋设300个逆向播放的佛经录音机(制造时间混乱场);

地表种植转基因忘忧草(释放选择性记忆消除气体)。

铸铁锅:文明坍缩的“逆向虫洞”

(1)物理特性:熵减的悖论容器

外观与构造:

锅体呈暗红色,表面布满细密的龟裂纹,每一道裂纹内都嵌着不同时代的文字残片(甲骨文、楔形文字、二进制代码)。

锅底刻有反向旋转的莫比乌斯环纹路,象征时间的自我吞噬。

异常现象:

温度悖论:

冷水倒入锅中会自沸腾(吸收环境中的“历史余热”);

烈火焚烧时反而结霜(释放文明记忆的冷熵)。

重量变化:

空锅重达108kg(对应佛经中的烦恼数);

装满食材时轻如鸿毛(因文明质量被转化为时间虚粒子)。

(2)时间力学:文明的递归烹饪

虫洞机制:

当食材在锅内经历:

脱水期(水分蒸发)→ 对应文明初创的蛮荒阶段;

焦糖化(美拉德反应)→ 隐喻制度与艺术的成熟;

碳化(彻底燃烧)→ 象征文明的衰亡。

关键发现:

每次完成这三个阶段,锅会从灰烬中析出一粒“时间原种”:

种入土壤可长出微型文明盆景(如结满青铜器的苹果树);

但盆景会在成熟时自我坍缩回锅中,形成闭环。

实证案例:

主角苏烬曾尝试烹饪:

18世纪法国宫廷的松露→ 国产出《人权宣言》羊皮纸灰烬;

21世纪智能手机电路板→ 析出的原种长出会播放TikTok的发光苔藓。

(3)意识污染:锅与使用者的双向侵蚀

认知危害:

长期接触者会出现:

语言能力退行(先说未来词汇,再遗忘现代语,最后只能讲古语);

记忆层错乱(童年回忆里出现未经历过的历史事件)。

寄生过程:

初期:手掌接触锅柄会浮现祖先记忆(使用者能尝到记忆中的食物味道);

中期:梦中被拉入“锅内心象空间”(看到无数个自己在不同时代使用同一口锅);

末期:肉体逐渐铸铁化(皮肤出现金属结晶,最终成为锅的一部分)。

(4)文明观测实验记录

实验编号C-07-9:

目的:验证锅是否能逆转特定文明的灭亡。

方法:向锅内投入玛雅文明末期的可可豆+祭祀黑曜石碎片。

结果:

第一阶段:煮出带有历法图案的巧克力;

第二阶段:锅内传出羽蛇神祭祀歌;

第三阶段:锅沿突然长出翡翠睫毛,眨眼时滴落的液体腐蚀了实验台。

结论:文明不可逆,但锅能提取其“死亡回响”。

(5)隐喻系统解析

锅作为时间子宫:

受热时膨胀(文明诞生);

冷却时收缩(文明湮灭);

但每次烹饪都会在时空连续体上留下妊娠纹。

食材的宿命性:

任何被烹饪的文明都必然经历:

天真(生)→ 世故(熟)→ 虚无(焦)三阶段;

区别只在火候(战争是猛火,艺术是文火)。

使用者的工具性:

厨师不过是锅的“临时手柄”;

当锅完成对文明的咀嚼,使用者就会像乳牙一样脱落。


    (http://bq8xsz.com/book/JDW8-9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bq8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