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言情 > 宫墙霜梦碎:皇后谋权录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十六章:边关烽火,朝堂分歧

 

第十六章:边关烽火,朝堂分歧

天下初定,皇宫内一片祥和,御花园里百花争艳,彩蝶翩跹。皇帝在御书房中处理着积压的奏折,沈念卿在一旁悉心陪伴,偶尔为皇帝研磨、递茶。暖煦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二人身上,勾勒出岁月静好的画面。

“念卿,多亏有你,这朝堂才安稳下来。”皇帝搁下朱笔,满含深情地看向沈念卿。

沈念卿微微欠身,温婉笑道:“陛下谬赞,臣妾不过是做了分内之事,能助陛下分忧,是臣妾的荣幸。”

话还未落,一名小太监慌慌张张冲进御书房,“扑通”一声跪地,声音带着颤抖:“陛下,皇后娘娘,边关急报!”

皇帝和沈念卿脸色骤变,皇帝迅速展开奏折,眉头越皱越紧。原来,北方蛮族趁朝廷忙于内忧,集结大军压境,边关守军连连败退,形势岌岌可危。

“这群蛮族,竟如此嚣张!”皇帝怒拍桌案,龙颜震怒。

沈念卿亦是一脸凝重,“陛下,当务之急是商讨御敌之策。”

紧急朝会迅速召开,大殿内气氛凝重,大臣们交头接耳,神色忧虑。

“陛下,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派大军增援边关,不能让蛮族再进一步!”沈逸风率先出列,声音洪亮,透着不容置疑的坚毅。他身着戎装,身姿挺拔,腰间佩剑寒光闪烁,彰显着武将的威严。

“沈将军所言虽有理,可如今国库空虚,连年灾祸,百姓困苦,再大兴战事,恐民不聊生啊。”吏部尚书忧心忡忡地进谏,他身形清瘦,一袭官服整洁却稍显陈旧,眉头紧锁,尽显忧虑。

礼部尚书也附和道:“是啊陛下,不如先派使者与蛮族议和,争取时间休养生息。”他微微躬身,脸上堆满了讨好的笑容,眼神却透着几分世故与圆滑。

两派大臣各执一词,争论不休,朝堂上乱作一团。皇帝脸色阴沉,目光在大臣们身上来回扫视,却始终未发一言。

沈念卿静静地听着,心中暗自思量。待大臣们争论稍歇,她缓缓开口:“诸位大人所言皆有道理,可议和并非长久之计,蛮族野心勃勃,今日议和,他日难保不会再次进犯。而贸然出兵,确实会加重百姓负担。依臣妾之见,可先派精锐部队前往边关,稳住局势,同时在国内推行新政,开源节流,充实国库,为后续战事做准备。”

众人听后,纷纷陷入沉思,不少人微微点头表示赞同。皇帝的目光落在沈念卿身上,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皇后所言甚善,就依此计。沈逸风听令,朕命你挑选三千精锐,即刻奔赴边关,务必守住防线!”

“臣遵旨!”沈逸风单膝跪地领命,眼神坚定,透着必胜的决心。

散朝后,沈念卿回到寝宫,心中仍惦记着边关战事。她深知,这场战争关乎国家存亡,绝不能有丝毫懈怠。正想着,采薇端着一碗参汤走进来:“娘娘,您操劳许久,喝口参汤补补身子吧。”

沈念卿接过参汤,轻抿一口,“采薇,你说这仗能打赢吗?”

采薇一脸笃定:“娘娘放心,有沈将军和将士们在,定能击退蛮族!”

沈念卿微微颔首,可心中的担忧却并未减轻。她深知,战场上瞬息万变,任何意外都有可能改变战局。

几日后,沈逸风奔赴边关,沈念卿和皇帝亲自到城门口送行。望着沈逸风远去的背影,沈念卿默默祈祷:“兄长,一定要平安归来,千万不能有事。”

边关战事吃紧,沈念卿在宫中也没闲着。她协助皇帝推行新政,鼓励农耕,减免赋税,广纳贤才。同时,她还亲自到民间走访,了解百姓疾苦,督促地方官员落实新政。

然而,新政的推行并非一帆风顺。一些守旧的大臣暗中抵制,他们担心新政会损害自己的利益,便在朝堂上处处刁难,在民间散布谣言,企图扰乱民心。

沈念卿得知后,并未退缩。她联合朝中支持新政的大臣,与守旧派展开激烈辩论。在朝堂上,她言辞犀利,据理力争,将守旧派的观点一一驳斥。

“诸位大人,如今国家危在旦夕,若不推行新政,充实国力,如何抵御外敌?难道要眼睁睁看着百姓受苦,国家沦陷吗?”沈念卿目光如炬,扫视着在场的大臣,气势逼人。

守旧派大臣们被问得哑口无言,却仍心有不甘,暗中使绊子。沈念卿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她深入民间,向百姓解释新政的好处,赢得了百姓的支持和拥护。在百姓的支持下,新政逐渐得以推行,国内的形势也逐渐稳定下来。

与此同时,边关传来消息,沈逸风率领的精锐部队成功抵达边关,与守军会合后,打退了蛮族的多次进攻,稳住了防线。沈念卿得知后,心中稍安,可她知道,这只是暂时的胜利,要想彻底击退蛮族,还需付出更多的努力。

然而,就在局势逐渐好转之时,朝中又传出了不同的声音。一些大臣认为,既然边关局势己经稳定,就应该与蛮族议和,避免更大的伤亡和损失。皇帝也开始动摇,他召沈念卿到御书房商议。

“念卿,如今朝堂上议和之声渐起,你怎么看?”皇帝一脸疲惫,靠在龙椅上问道。

沈念卿沉思片刻,缓缓说道:“陛下,议和虽能暂时避免战争,但却难以保证蛮族不会再次进犯。如今新政初行,国力正在逐渐恢复,此时议和,之前的奴力恐怕会付诸东流。况且,将士们在边关浴血奋战,若此时议和,如何向他们交代?”

皇帝听后,陷入了沉思。沈念卿继续说道:“陛下,臣妾知道您心系百姓,不忍生灵涂炭。但有时候,唯有以战止战,才能换来真正的和平。”

皇帝长叹一声:“念卿,你所言极是。朕只是担心这战争一旦持续下去,百姓又要受苦了。”

沈念卿握住皇帝的手:“陛下,只要我们君臣一心,百姓支持,定能赢得这场战争,还天下一个太平。”

皇帝看着沈念卿,眼中满是信任和坚定:“好,就依你所言,继续备战!”

沈念卿离开御书房后,心中却依然沉重。她知道,这场战争不仅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朝堂上的博弈。她必须更加小心谨慎,才能确保新政的顺利推行,为边关战事提供有力的支持。而在遥远的边关,沈逸风正面临着更加严峻的考验,一场更大的战役即将爆发……


    (http://bq8xsz.com/book/O4XB-16.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bq8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