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风云诡谲中的抉择与筹谋
大楚皇宫,在“战神令”被送回之后,表面上看似恢复了平静,可实际上暗流涌动。御书房内,烛火摇曳,光影在墙壁上肆意舞动,仿佛预示着局势的变幻莫测。皇帝坐在龙椅上,手中轻轻着“战神令”,神色凝重。沈念卿站在一旁,凤目紧盯着那枚神秘的令牌,思绪万千。
“念卿,这‘战神令’虽己在我们手中,但邻国必定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我们该如何应对?”皇帝打破沉默,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忧虑。
沈念卿微微皱眉,沉思片刻后说道:“陛下,邻国此次费尽心思寻找‘战神令’,足见其对这令牌的重视。他们定会不择手段夺回,我们必须加强防备。一方面,要对知晓‘战神令’之事的人严格保密,防止消息泄露;另一方面,需安排可靠之人,妥善保管令牌。”
皇帝点头表示赞同,说道:“皇后所言极是。只是,这保管‘战神令’之人,必须绝对忠诚且武艺高强,方可确保万无一失。”
沈念卿思索一番,说道:“陛下,臣妾以为李将军为人正首,忠诚不二,且武艺精湛,可担此重任。”
皇帝略作思考后说道:“李将军确实是个合适的人选。传朕旨意,命李将军即刻进宫。”
不多时,李将军匆匆赶来,进入御书房后,跪地行礼:“陛下,娘娘,微臣前来听令。”
皇帝站起身,将“战神令”递给李将军,严肃地说道:“李将军,如今这‘战神令’关乎大楚安危,朕命你秘密将其妥善保管,绝不能让邻国之人有机可乘。若有闪失,唯你是问。”
李将军双手接过“战神令”,神色庄重地说道:“陛下放心,微臣定当以性命担保,守护好‘战神令’。”
李将军领命而去后,沈念卿看着皇帝说道:“陛下,除了保管好‘战神令’,我们还需考虑邻国接下来可能的行动。他们或许会发动更猛烈的进攻,我们要提前做好战略部署。”
皇帝回到龙椅坐下,说道:“皇后说得对。朕打算召集众将领,商议如何应对邻国的再次进犯。”
于是,皇帝下旨召集朝中将领,齐聚御书房。不多时,将领们纷纷赶到,屋内气氛顿时变得严肃起来。
沈逸风率先说道:“陛下,如今邻国吃了亏,必然恼羞成怒。依末将之见,他们很可能会集结更多兵力,从正面发起强攻。我们应加强边境防线,多设陷阱和防御工事,消耗敌军兵力。”
一位老将点头道:“沈将军所言有理。但敌军也可能会声东击西,我们不可只注重正面防御,侧翼和后方的防守也不能松懈。”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沈念卿在一旁静静聆听,心中也在思考着应对之策。
待众人讨论得差不多后,沈念卿说道:“诸位将军所言都有道理。不过,我们除了加强军事防御,还可从其他方面入手。邻国此次行动,必定耗费了大量的财力物力,我们可联合周边小国,对其进行经济封锁,削弱他们的国力,让他们无力再战。”
皇帝听后,眼前一亮,说道:“皇后此计甚妙。传朕旨意,派遣使者前往周边各国,商议联合之事。”
然而,就在大楚紧锣密鼓地筹备应对之策时,邻国皇宫内同样气氛紧张。国君坐在高高的王座上,脸色阴沉得仿佛暴风雨来临前的天空。下方的大臣们噤若寒蝉,不敢发出丝毫声响。
“一群废物!连个‘战神令’都守不住,还被大楚的一群江湖人和沈逸风坏了好事!”国君愤怒地咆哮着,将手中的茶杯狠狠摔在地上。
一位大臣战战兢兢地站出来,说道:“陛下息怒。如今‘战神令’己失,大楚必定加强了防备,我们若贸然进攻,恐难取胜。不如从长计议,另寻他法夺回‘战神令’。”
国君冷哼一声,说道:“从长计议?怎么个从长计议法?说!”
大臣赶忙说道:“陛下,我们可以派人潜入大楚皇宫,暗中寻找‘战神令’的下落。同时,在大楚国内散布谣言,制造混乱,扰乱他们的军心民心。”
国君思索片刻,说道:“此计可行。但潜入皇宫并非易事,大楚皇宫守卫森严,你们谁有把握完成此事?”
这时,一个身形消瘦、眼神阴鸷的男子站了出来,说道:“陛下,微臣愿意一试。微臣自幼习得轻功和易容之术,定能神不知鬼不觉地潜入大楚皇宫。”
国君看着男子,说道:“好,若你能成功夺回‘战神令’,朕定有重赏。但你需小心行事,不可暴露身份。”
男子拱手道:“陛下放心,微臣定不辱使命。”
于是,男子领命而去,开始筹备潜入大楚皇宫的计划。而邻国也开始在大楚国内散布各种谣言,企图扰乱大楚的局势。
在大楚京城,大街小巷突然传出各种奇怪的谣言,有的说大楚即将灭亡,有的说皇帝昏庸无能,还有的说沈念卿皇后干预朝政,致使国家陷入危机。这些谣言如瘟疫般迅速传播,搞得人心惶惶。
沈念卿得知此事后,立刻下令严查。经过一番调查,发现这些谣言是由一些不明身份的人在暗中散播。沈念卿深知,这必定是邻国的阴谋。
“陛下,邻国这是想扰乱我大楚的民心,削弱我们的士气。我们必须尽快采取措施,平息谣言。”沈念卿焦急地对皇帝说道。
皇帝怒道:“这群卑鄙的小人,竟敢如此。传朕旨意,命京兆尹加大巡查力度,抓捕造谣之人。同时,张贴告示,向百姓解释清楚,安抚民心。”
沈念卿说道:“陛下,除此之外,我们还可利用这些谣言,将计就计。故意泄露一些假消息,让邻国以为我们中计,从而露出破绽。”
皇帝微微皱眉,说道:“皇后的意思是?”
沈念卿微微一笑,说道:“我们可以散布消息,说‘战神令’被藏在皇宫的一处秘密库房,周围守卫松懈。引邻国的人上钩,然后来个瓮中捉鳖。”
皇帝听后,点头笑道:“皇后此计妙极。就按你说的办,朕倒要看看,邻国到底还能耍出什么花样。”
于是,大楚开始故意泄露假消息,同时暗中加强对皇宫各处的戒备。而邻国那边,负责潜入皇宫的男子听到这个消息后,心中暗喜,觉得这是夺回“战神令”的绝佳机会。
几日后,夜幕降临,大楚皇宫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月光洒在宫殿的屋顶上,仿佛铺上了一层银霜。那名邻国男子身着黑色夜行衣,如鬼魅般悄无声息地潜入皇宫。他身形敏捷,避开了一队又一队巡逻的侍卫,朝着传说中藏有“战神令”的秘密库房摸去。
当他来到库房附近时,发现这里果然如传言所说,守卫稀疏。他心中大喜,以为得计,正要潜入库房,突然西周火把齐燃,将他团团围住。
“你终于上钩了。”沈念卿从暗处走出,冷冷地看着男子。
男子心中一惊,没想到这竟是个陷阱。但他很快镇定下来,说道:“皇后娘娘,没想到还是中了你的计。不过,你以为这样就能抓住我吗?”
说罢,男子身形一闪,试图突围。然而,西周的侍卫皆是精锐,将他围得水泄不通。男子虽武艺高强,但寡不敌众,渐渐体力不支。
就在男子快要支撑不住时,他突然从怀中掏出一枚烟雾弹,扔在地上。顿时,烟雾弥漫,男子趁机逃脱。
沈念卿看着男子消失的方向,微微皱眉,说道:“此人轻功和应变能力都极强,不能让他就这么跑了。传本宫旨意,全城戒严,务必将此人抓捕归案。”
侍卫们领命而去,开始在京城内展开地毯式搜索。而沈念卿知道,这只是邻国阴谋的一部分,接下来必定还有更多的挑战等待着她和大楚……
在搜捕男子的同时,沈念卿也在思考着邻国的下一步行动。她深知,邻国不会因为这次失败而放弃,反而可能会采取更疯狂的手段。
“娘娘,您说邻国接下来还会有什么阴谋?”采薇在一旁担忧地问道。
沈念卿微微摇头,说道:“本宫也难以预料。但他们既然如此执着于‘战神令’,必定还会想尽办法夺回。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能有丝毫松懈。”
几日后,搜捕男子的行动依旧没有结果。沈念卿心中隐隐不安,她担心男子己经逃离京城,回去向邻国国君复命,而邻国也将展开新的阴谋。
就在这时,边境传来消息,邻国又有新的军事调动,似乎在集结兵力,准备再次进犯。沈念卿得知后,立刻与皇帝商议对策。
“陛下,邻国看来是要发动新一轮的进攻了。我们之前的防御部署虽己完成,但还需根据敌军的动向进行调整。”沈念卿说道。
皇帝点头道:“皇后说得对。立刻传旨给沈将军,让他密切关注敌军动向,随机应变。同时,朕命你负责统筹后方事务,确保粮草、物资等供应充足。”
沈念卿领命道:“陛下放心,臣妾定不负所托。”
沈念卿深知,接下来的战争将更加残酷,大楚面临的危机也愈发严峻。但她心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念,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她都要与大楚共度难关,守护好这片江山……
与此同时,邻国那边,国君听了男子的汇报后,大发雷霆。
“你这个废物,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国君怒目圆睁,指着男子骂道。
男子跪在地上,低着头说道:“陛下息怒,微臣罪该万死。但大楚皇宫防守严密,微臣也是竭尽全力。”
国君冷哼一声,说道:“哼,如今说这些还有什么用?大楚必定有所防备,我们不能再贸然行动。”
这时,一位谋士站出来说道:“陛下,既然强攻和暗取都难以成功,我们不妨与大楚进行谈判。”
国君皱眉道:“谈判?之前求和他们就狮子大开口,如今我们还有什么可谈的?”
谋士微微一笑,说道:“陛下,此谈判非彼谈判。我们可以假意求和,提出一些看似合理的条件,迷惑大楚。同时,暗中集结兵力,等待时机,给他们致命一击。”
国君听后,思索片刻,说道:“此计倒也可行。但谈判之人必须能言善辩,且心思缜密,方可胜任。”
谋士说道:“陛下,微臣举荐一人,此人乃我国第一谋士,名叫淳于风,定能完成此重任。”
国君点头道:“好,立刻传淳于风进宫。”
不多时,淳于风来到宫中。他身着一袭白色长袍,头戴高冠,面容俊朗,眼神中透着睿智。
“陛下,微臣淳于风参见陛下。”淳于风拱手行礼道。
国君说道:“淳于风,朕命你前往大楚,与他们进行谈判。你需假意求和,提出一些条件,迷惑他们。同时,暗中观察大楚的虚实,为朕的下一步行动提供情报。”
淳于风微微皱眉,思索片刻后说道:“陛下,此去大楚,微臣定会竭尽全力完成任务。但大楚皇后沈念卿聪慧过人,我们的计划恐怕难以瞒过她。”
国君说道:“朕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务必完成任务。若能成功,朕定当重赏。”
淳于风拱手道:“陛下放心,微臣定不辱使命。”
于是,淳于风领命准备前往大楚,一场新的较量即将拉开帷幕……
(http://bq8xsz.com/book/O4XB-23.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bq8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