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生幻想 > 篡汉失败的梦得小姐才不当汉皇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一十八章:董卓入京

 

曹嵩之所以敢前往北军,自然不是他脑子发昏了内心膨胀,真以为自己能大吼一声,就能够让北军的将士们对他倒戈卸甲以礼来降。

全天下谁都知道军队的重要性,因此这些年来,曹家自然也会往军队里不断地安插门生故吏。同时曹家这些来,也有不少人在军队系统里面待过,像是梦得当年就担任过骑都尉,而曹嵩几年前病逝的表兄曹炽则更是在北军中担任过好几年长水校尉。

更不要说曹嵩本人还是三公之一,负责官员调动与升迁的司徒。

在这种情况下,北军中有不少中底层军官,追根溯源都是曹家的门生故吏,都要给曹嵩一个面子。

东汉时期,门生故吏这一关系还是十分重要的,甚至社会上还因此衍生出了二元君主观。即我虽然是陛下臣子,但也同样是提拔我的那位官员的臣子。东汉很多大臣都拥有开府办事的权力,能够自己组建一个官僚系统。像是眼下曹嵩司徒府里面的那些属吏,实际上也都是曹嵩的臣子。

这个世界,像是董卓那种能随意打破社会共识的家伙还是比较少的。

北军里绝大多数曹家的门生故吏,都会在曹嵩讲清楚事实并且振臂一呼后,选择向曹嵩倒戈。

曹嵩有这个信心。

而他的这些门生故吏,所掌握的军队嘛……大约有两三千人的样子。

虽然少,但也不能再多了,如果再多一些的话,那么此前还活着的刘宏恐怕就要砍断曹嵩不老实的小手了。

刘宏虽然喜欢享乐,但却并不蠢笨。

蠢货不可能掌握这么多年权力。

刘宏自然知道军权的重要性,曹嵩这些大臣稍微往北军里安插一些门生故吏,是在为北军输送人才,可是安插得多了,那么就有些不礼貌了。

不过嘛……大将军何进此前毕竟掌握了那么长时间的北军。

而且作为底层出身,何进也知道普通士兵们的生活有多么不容易,因此平日里也给过北军士兵们不少恩惠。假如有一些愿意向何进报恩的北军士兵选择临阵倒戈,那么曹嵩这边的军队数量大概能达到四五千的样子。

数量应该能达到北军总人数的一半。

这样一来,北军的两个派系就会在军营里厮杀。

虽然这样做的结果是曹嵩这边的北军没办法去支援攻打皇城的战役,但宦官那边也同样没办法支援。

可是除了北军之外,曹嵩这边可是还有西园军、虎贲军和羽林军,以及其他部门的一些军队。

宦官那边呢?

就只剩下了宫中一些禁军而已。

所以说,曹嵩这一行的目标相当低,只要能让北军拖住北军就好。

至于剩下的,则有士人方的其他军队去办。

“士兵们!听我说!”

花了一丁点的时间,凭借吴匡与张璋两人在北军内的关系,以及自己当朝太傅的身份,曹嵩带着一行人成功混入北军的军营中。

来到军营中后,曹嵩当即带人前往校场的高台上。

能塞一万人的军营自然不是小地方,在曹嵩来到军营一个校场中的同时,何苗那边还在武库那里指挥着士兵换装,压根不知道曹嵩的到来。

不少士兵在曹嵩刚进校场的时候就注意到曹嵩了,毕竟他身边足足带着数百号人,想不注意都困难。只是看着曹嵩华丽的衣装,似乎地位不凡的模样,这些士卒全都不敢轻举妄动。

而等曹嵩带着一行人来到高台上,对着下方大军吼了一嗓子之后,更多士兵注意到了曹嵩。

瞧着这么多视线看向自己,曹嵩满意地点了点头,继续道。

“我是当朝太傅,曹嵩,皇帝陛下的老师!我这次过来首先要告诉大家一件事情,那便是大将军何进并没有谋反,他被宫中的宦官骗到宫中暗杀了,而眼下太后与陛下也全部被宦官挟持。宦官也因此能够假传召令,派人来北军接替指挥!就跟二十年前一样——

没错,二十年前,二十年前先帝刚登基的时候,也是宦官负隅顽抗,挟持先帝与太后假传诏令,命令北军消灭陈蕃陈太傅与窦武窦大将军!北军在那次选择站在了陈太傅与窦大将军这边,站在天下人这边,太傅与大将军于是得以诛杀宫中的那些恶宦,让天下人过上了十几年太平的日子,一直到最近这些年十常侍又再次出现,搅乱天下。

二十年前,宦官也宣称太傅与大将军谋反,但天下人都知道太傅与大将军是忠臣。过去二十年中,天下没有一个人因为太傅与大将军带兵进入宫中诛杀宦官而觉得两人是叛逆,反而都觉得他们是天下人能够学习的楷模,北军在过去二十年中也因为这件事情被所有人称赞!

现在,时间眨眼间便过去二十年,又到了你们北军选择的时候。是加入我们这一方为大将军报仇,为天下人扫除奸佞,赢得身后名,还是选择与宫中的那些宦官同流合污,被天下人指着脊梁骨唾骂数十上百年?

选择的时候到了,为刘氏者左袒!”

简单的几句话,先是辟谣了何进叛乱这件事情,又借二十年前的例子说明了站在宦官与站在他们这边的结果如何,最后又用煽动性的口号鼓动北军士兵加入他们这边,只能说曹嵩这么多年来的官并不是白当的。

起码嘴上的功夫非常强。

这样一番演讲之后,下方士兵中激动的有之,茫然无措的有之,面露反感的也有之。

下一刻,不知道是谁喊了一句——

“为刘氏者左袒!”

更多士兵便激动地跟着大喊。

“为刘氏者左袒!”

西汉时期,刘邦死后吕氏擅权,而等到吕后死后,朝中周勃陈平等大臣为了从吕家那里将权力夺回来,便谋划政变。

当周勃拿着兵符来到北军中大喊“为刘氏者左袒!”时,几乎所有北军士卒都站在了他这一边,消灭吕氏的事情也因为北军的这个选择而成功。

这是四百年前的事情,几乎每个北军的士卒都听说过。

此时此刻,见曹嵩也喊出这样的口号,不少士兵脑子一热就选择加入曹嵩这边。

再加上曹家的那些门生故吏,此时见到上方演讲的人居然是太傅曹嵩后,也纷纷带着手下士兵左袒,于是三千人的校场上,几乎有一半的人瞬间选择加入到曹嵩这一边。

吴匡见到这一幕,想了想后也站出来说道。

“想必大家都知道,大将军从几个月之前就谋划着诛灭十常侍,然而车骑将军却始终反对。如今大将军已死,而车骑将军还在,并且还能借助宦官们的矫诏获得北军统帅权,那么车骑将军肯定是此前就暗中加入到了宦官们的阵营中!杀死大将军的人就是车骑将军!士兵们能为大将军复仇吗?!”

何进活着的时候就素来对士兵有恩,并且吴匡的这番话直接将众人原本以为是大将军这边的何苗打入到宦官那一边,于是更多士兵都哭着跪下来大喊。

“愿意为大将军复仇!”

说完,他们便纷纷露出左臂。

这样一来,眼下校场中几乎所有人,都选择加入到曹嵩这一方。

曹嵩对吴匡与张璋两人吩咐道。

“你们两人在这里带兵把何苗那边的兵马牵制住,一边牵制一边多宣传我方才说的话,争取把更多的士兵拉拢过来。假如你们能战胜何苗,那就带兵到南宫支援我们,如果不能,那就把北军纠缠住就行。”

“是。”

吴匡与张璋点了点头,随即,吴匡疑惑地向曹嵩问道:“太傅接下来打算怎么做?”

“我要去南宫。”曹嵩回答道,“我害怕本初他们会因为大将军之死,脑子一热做出不理智的事情。”

就当曹嵩这句话落下的同时,南宫放心突然就出现了一阵大火。

“……”

三人全都愕然地看过去。

“看样子被我说对了。”

曹嵩无奈地对两人苦笑一声道:“本初他们居然敢在皇宫放火……我现在立刻过去,北军这里就交给你们了。”

“是,太傅!”

吴匡与张璋对曹嵩认真点头。

于是接下来,曹嵩连忙带着一些人向南宫赶去,而吴匡与校场内的将士们唼血为誓,随即便带着三千兵马赶往武库攻打何苗的部队。

夜晚的雒阳寂静到可怕,偶尔只有一阵风在街道上吹过,扬起房屋上的装饰,搞出叮叮当当的响声。

天色已晚,在照明措施缺乏,平民群体没有太多夜生活的东汉,绝大多数百姓在天黑之后就早早睡过去了。

而在寂静的街道上,一阵整齐的踏步声却突然出现。

数千大军整齐划一地走在大街上,正从西园向南宫赶去,这便是袁绍统帅的西园军。从西园到南宫必须经过热闹的金市,这里人口众多,许多百姓都听到了窗外密集的脚步声。

出于紧张与好奇的情绪,街道两旁已经休息的民众此时纷纷起床打开窗户,小心观察着外面的形势。

当他们看到街道上出现成群结队的士兵点着火把前进时,他们顿时觉得毛骨悚然。

发生什么事了?

为什么大晚上的雒阳会有兵马调动?

一部分年老的平民突然就想到了二十年前的事情。眼下局势确实与二十年前非常像,旧皇新丧,新帝登基的同时大将军想要诛杀宦官。

难道这是大将军打算动手了?

他们心想,但他们只是平民,没有官员那样的消息渠道,一切的猜想都只是自娱自乐而已。

想要知道情况,他们只能等到第二天黎明到来时。

到时候一切都将尘埃落定。

大军如洪流一般向着南宫的方向赶去。

此时袁绍也看到了南宫方向逐渐燃起的火焰,忍不住皱起眉头自言自语道。

“公路在干什么?怎么南宫起火了?”

“我们要加速赶路了……”

骑马在他身边的刘备皱着眉头说:“必须赶快解决宦官灭火,要不然火势变大,影响到陛下与太后的安危就不好了。”

眼下刘备在梦得小姐的影响下确实对刘宏那种皇帝无感。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能笑呵呵看着汉室的太后与新皇帝被大火烧死。

梦得此时已经回家休息了。

她现在毕竟已经怀孕,跟着去一趟西园军也只是为了帮袁绍获得西园军的统兵权,顺带把手上的兵权交给刘备罢了,并不打算亲自上战场打架。

反正眼下大局已定,还是孩子更重要一些。

军队很快来到南宫外,因为此前袁术到这里来得及时,所以南宫皇城并没有完全被宦官控制,起码城南最大的朱雀门没有被控制。

南宫的南方一共有三道城门,中间的是让皇帝御驾与大臣们上朝时通过的朱雀门,左边是官员与宫内人员日常通过的公车门,右边则是皇宫禁军日常通过的南屯门。论起大小,三个城门中肯定是中间的朱雀门最大,也最适合大军进入。

但也正因为如此,朱雀门的守备是最森严的。

进入朱雀门的大军并不能直接进入皇宫,在朱雀门之内,还要打通司马门、端门、却非门,才能来到朝臣们日常聚在一起商量事情用的却非殿。

随后打通却非殿后的章台门,才能来到大朝会使用的崇德殿前。

到这里,皇城的外宫算是被彻底占据,然而想要进入皇帝与后妃居住的内宫,却还要攻破一个易守难攻的嘉德门。

不过幸运的是,因为袁术来得早,所以外宫的几个城门中,像是司马门、端门、却非门全都掌握在虎贲军与羽林君手中,虎贲中郎将袁术正在章台门处指挥士兵与宫内士兵进行交战。

因为手里面没有攻城武器,见大军与宫内宦官的军队僵持不下,袁术一怒之下就选择了放火。

朱雀门处,曹嵩与西园军相遇,见到了袁绍和刘备。

也就是在这时,曹嵩才明白大火不是袁绍放的。

所以放火的是袁术?

曹嵩心想,随即与西园军一起来到章台门处。

宦官一方的将领见却非门在猛烈的大火下摇摇欲坠,并且敌人援军也已经到达,立即焦急大喊道:“退回嘉德门去。”

很快宦官部队撤出了章台门,向内宫的大门嘉德门撤退,袁绍与袁术等人见此旋即衔尾追杀,只不过在抵达嘉德门的时候被阻拦。

袁绍趁这个空档斥责身边的袁术道。

“你怎么能放火呢?要知道在宫内放火可是死罪!”

袁术不服气地反驳袁绍。

“如果不放火,我们还不知道要什么时候才能攻破章台门呢!难道就让宦官一直劫持太后与陛下吗?”

“这……”

袁绍被说得哑口无言。

就在这时,曹嵩走过来对众人下令道。

“本初,你带人去把章台门的大火扑灭,千万不能让火势进一步蔓延!玄德,你带人去把外宫各个宫殿控制住,将宫中的宦官全部俘虏,公路,你现在立刻放火把嘉德门烧了!”

“太傅?”

袁绍听曹嵩这么说焦急地问道:“为什么不下令将宦官全部诛杀呢?还有,放火可是死罪啊!”

曹嵩看向他认真道。

“宦官里也并不全都是恶人,像是管理东观的那些宦官,平日住永巷里,人生大部分时间都与东观里面的典籍为伴,压根没有机会贪污受贿,你能说他们是该死的人吗?”

“这……”

袁绍被说的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反驳,不过很快,他就反应过来辩驳道:“昔日张让等十常侍不也是没什么权力的小宦官吗?现在依旧成为了恶徒。眼下让这些所谓无辜的宦官活着,万一他们未来蛊惑小陛下又该怎么办?”

“那就等事情结束后将这些人送回家乡,永远不许入宫!”

曹嵩毫不犹豫地回答。

“那么放火这件事情是不是应该考虑一下?在宫中放火可是死罪啊!”

“这个罪我来扛!”

曹嵩如此回复袁绍说:“本初,千万不要看重这些死规矩,真正重要的是宫中的太后与陛下,以及我们身边的这些将士。难道我们能为了遵守规矩,就肆意浪费手下的士兵性命不断攻城,同时浪费时间让宫中的太后与陛下一直被宦官们劫持吗?”

“这……本初受教!”

袁绍向曹嵩拱了拱手后便按照命令带人去章台门灭火。

刘备此时也带人去控制各个宫殿。

关羽和张飞两人被曹嵩特地留了下来,这两个猛将可不能用在驻守宫殿这样的小事上,让他们带兵与宦官部队厮杀才是正路。

曹嵩再次下令道:“好了,公路,去放火吧。云长、翼德、元让、妙才、恶来、子义,你们六人各自带一百人小队攻城,为公路放火烧城门争取时间。”

“是!”

关羽一行人接命离开。

袁术则笑呵呵地对曹嵩拱手道。

“谢谢太傅方才帮我说话,我那个哥哥,就是太迂腐了……”

“我可没帮你说话!”

曹嵩听到袁术的声音后没好气地瞪了袁术一眼:“如果说本初是把规矩看得太重的话,那么你就是把规矩看得太轻了!放火这种事是你能做的吗?我是太傅我自然能这样下令,但你一个小小的中郎将,又怎么能下这样的命令呢?也不怕事后陛下砍你的头!”

“我父亲能帮我解决这件事情!”

“你父亲不能帮你一辈子!”

曹嵩摇了摇头道。

因为袁绍与袁术两人在梦得小时候与梦得一起玩过不短的时间,曹嵩也见过他们很多次,所以此时曹嵩训斥两人的语气,完全是长辈训斥晚辈的语气。

袁术听完后也心虚地对曹嵩拱了拱手道。

“晚辈知道了……”

紧接着,袁术再次命令麾下士兵,抬来膏油薪柴,堆放在嘉德门外一把火点燃。

只过了十几分钟时间,木质大门就燃烧起来。

半个时辰后,众人率军攻入南宫内宫。

然而这并不是结束。

雒阳南宫与北宫之间是有御道相连接的。

在袁绍与袁术等人攻破南宫后,张让等人立刻挟持皇帝与太后,沿着御道逃往北宫,试图在这里继续垂死挣扎。

“该死!何苗那里的情况如何了?为什么北军还没到?!”

来到北宫的张让焦急地对身边的小宦官问道。

“禀告常侍!车骑将军那边的北军被煽动叛乱了,车骑将军现在正在带兵与叛乱的那些部队厮杀!”

“该死!该死!该死!”

张让不断跺脚大骂。

难道他也会像昔日的曹节那样死无全尸,全族的人都被流放吗?

他恐惧地心想。

另一边,西园军与虎贲军在沿着御道前往北宫时,也有了一个意外收获。

那就是没来得及跑路的赵忠。

此外,他们留在南宫的一千兵马,也搜捕到了好几个其余常侍。

那些小宦官还要先关着审查他们的罪状,等事后才能决定他们是否有罪,可对于十常侍这帮家伙,众人自然用不着审问后再安排一个罪名处死。

包括赵忠在内的几个常侍被收捕,随即押送到一起斩杀。

斩杀这几个家伙时,周围的士兵全都在欢呼。

此刻时间已经来到午夜,普遍患有夜盲症的士兵只能点着火把战斗,这不可避免地导致皇宫中有些意料之外的地方起火,只不过因为曹嵩提前安排一支负责灭火的部队,所以皇城内的火势还可以控制。

北宫中也响起了厮杀声。

与此同时,夕阳亭内,正在熟睡的董卓突然被身边的近侍吵醒。

他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睛,语气略显茫然地对身边的人问道。

“怎么了?”

“将军,雒阳起火了……”

“什么?!”

原本迷迷糊糊的董卓立刻便惊醒过来。

他的目光迅速变得锐利,随后便起床吩咐近侍给自己穿上衣服和铠甲,并且下令让军队立刻集结起来等待命令。

而当董卓进入帅帐,将所有将领都召集起来议事时,袁隗那边的使者也刚好到了董卓这边。

董卓并没有立刻将使者召见进来,他打算先和手下的人商量一下怎么回事。

“文优,你怎么看?”

他看向自己身边这个新来的谋士问道。

李儒想了想回答道:“将军,我认为您之前说的,双方两败俱伤的局面真的出现了……”

“哦,是吗?”

董卓好奇地挑了挑眉。

“没错。”

李儒认真地为董卓分析说:“雒阳与边疆是截然不同的,雒阳城内的争斗,通常来说都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完全不至于动刀兵。就比如说此前何进斩杀宦官蹇硕与董太皇太后时,完全用不到大军出动,只需要一纸诏书就可以让对面被杀。而现在,雒阳居然在大晚上起了火,这就代表双方局势已经发展到了刀兵相向的地步,接下来无论是谁胜谁负,另一方都将损失惨重,将军的重要性也将大大提升。而如果双方都损失惨重,那么将军趁势崛起也不无可能。”

“哈哈,好,你这个猜测我很喜欢!那么就让那个使者进来吧,我倒要看看雒阳城内究竟发生了什么。”

随后,袁家的袁遗前来向董卓报信。

当董卓听到何进被杀,何进余党正带兵进宫诛杀宦官时,他的眼睛一下子就瞪大了。

午夜逐渐过去……

雒阳城内的喊杀声也随着黎明到来逐渐消散。

北宫也被西园军彻底打下来,北军那边也以吴匡的胜利而告终。何苗战败后被杀,尸体被愤怒的吴匡直接扔到了河水里。袁术在宫廷内搜查着宦官,小宦官暂时关押住,至于十常侍那一类罪大恶极的便就地处决。只是大军将北宫和南宫里里外外翻了个底朝天,却仍然没有发现十常侍中的张让,以及皇帝还有陈留王几人的踪迹。

太后倒是找到了,只是在没有皇帝的情况下,有太后在也没有丝毫作用。

“他们大概是逃跑了。”

曹嵩如此猜测,随即便开始让人审问那些小宦官。

没多久,众人就得知张让是从白虎门离开,往雒阳城外的方向跑去了。

“既然如此,那就快追!”

卢植这样说道。

他是昨晚收到消息后匆匆赶来的,与之一起的还有大将军府内的许多其他幕僚。

“好!”

曹嵩点了点头,随即便带着部队从北宫的白虎门出去,路过西园,然后往北走夏门,追杀逃亡中的张让。

路上,众人瞧着刘宏生前最喜欢居住的西园,又看到眼下雒阳充满战火的模样,一时之间脸上都不由得露出感慨的神色。

只不过感慨归感慨,工作还是要做的。

他们在离开雒阳后一直往北,在来到北邙山上后总算发现张让等人的踪迹,随后便分散开来搜查张让究竟藏在何处。

与此同时,董卓也正在带兵赶来。

卢植这边带着人马顺着黄河边缘行进,不一会就有了新发现,就比如说破碎的布片,沾了血的刀剑,以及一只匆忙赶路中被甩掉的布鞋等等。

这些发现无疑振奋人心,众人不由加紧步伐,继续寻找。

半个时辰之后,众人终于在黄河边找到了张让等人。

此时张让身边跟着十几个人,正躺在河岸边休息。

其中绝大部分面貌看上去都是没有胡须的宦官,还有两人是孩子模样,一个十几岁,一个才八九岁。

显然正是张让等人。

看样子他们是打算渡过黄河后往北边跑的,只是因为渡口全被何进此前委派的部队控制住,所以他们没办法走专业的渡口过河,只能在黄河沿岸走着,试图发现那种私下营业的小船。

只可惜,运气似乎并不在他们这一边。

他们一路走过来都没有发现渡船,路上又累又饿又困,只能躺在原地休息。

卢植等人看到这后大喜过望,连忙策马奔腾而来。

听到马蹄声,张让与段珪等宦官惊惶失措地从地上爬起来,一个个全都是不知所措的模样。

“陛下!”

卢植看到皇帝与陈留王狼狈不堪,身上脏兮兮的,不禁勃然大怒,怒而拔剑砍杀几名累瘫的宦官,随后指着张让道:“尔等阉宦,祸乱国政,如今还敢劫持陛下与陈留王,简直死不足惜。”

张让一脸惊恐地挣扎着爬起来道。

“此话怎讲?如果不是大将军非要置我等于死地,我等又怎么敢拼死反抗?”

“难道你们就不该死吗?”

卢植如此反问,同时举起剑来就打算将张让砍死。

张让等人见状连忙悲痛地跪下来哭着谢罪。

“尚书,尚书饶命啊……”

“我等知错了,尚书……”

“是啊,是啊,绕我们一名吧……”

“我饶你们,又有谁能让大将军复活,让那些被你们残害的百姓复活?”

“这……”

张让等人面面相觑。

最终,张让只能绝望地对卢植道:“可否让我等自尽……?”

“可。”

卢植并不是那种嗜杀的人,张让等人今天死到临头了,满足他们一个小条件也未尝不可。

于是张让便转头向汉少帝刘辩拱手再拜并叩头。

叩完头后,张让语气戚戚地对刘辩说。

“我等死后,天下必将大乱啊!希望陛下到时候能自己爱惜自己!”

说完,在卢植不悦的目光中,张让一行人投河自尽。

卢植这时候脸上露出和蔼的神色对刘辩道。

“陛下,我等可以回宫了……”

“朕……”

此时才十四岁,自小被人养在外面的少帝刘辩又何曾见过这样的景色?

品尝过民间疾苦的他或许未来能成为一个好皇帝,但是现在的他,很明显是不太合格的。

而与他相比,反倒是自小被养在宫中,见识过许多大臣们的陈留王刘协镇定自若,毫不客气地对卢植开口问道:“我饿了,卢尚书,有吃的没有?”

“这……”

卢植听到这番话后,忍不住和周围的人面面相觑。

眼下荒郊野岭的怎么可能有食物?

想了想,卢植回答刘协道:“来的时候路边似乎见过几户农家,我们不如去找农家要一些吃的。”

“好。”

刘协点了点头,同时暗中用手拉了一把自己身边的刘辩,提醒他回过神来。

大人之间或许有一些利益纠葛,但刘辩与刘协两人可都是不到十五岁的小孩子,又怎么可能会对权力斗争有太多概念?

两人在宫中都地位颇高,除了彼此之外压根没有要好的朋友,因此之间关系还算不错。

或许未来两人会因为权力而关系破裂,就像是袁绍与袁术两兄弟一样,但他们现在却还远没有到那时候。

刘辩回过神来,与刘协一起向卢植的部队走去。

“陛下,请上臣的马。”

卢植恭敬地对刘辩这样说,随后将十四岁压根没办法自己上马的刘辩抱到马上,紧接着小心翼翼的牵着缰绳防止刘辩掉下马来受伤。

另一边,卢植身边的副将也将刘协抱上自己的马上去。

而两位陛下既然骑了马,那么其他人肯定就不能跟着皇帝一起骑马了,于是所有人便都从马上下来步行。

只不过就当一行人想离开的时候,他们的西侧突然出现无数军马。

为首的那个人方面大耳,穿着铠甲的身体无比健硕,坐在一匹俊朗的红马之上,四下扫视,看起来颇为不可一世。

这个人正是董卓。

他的兵马此前是在雒阳远处的平乐观,不久之前何进为了威胁何太后放出宦官,于是便令董卓带兵进入雒阳。当时的董卓狂喜不已,还以为自己真的能进入雒阳后加官晋爵,只不过随后何太后在董卓没进城时便怂了,于是何进自然就不可能再放董卓进城。

当时的董卓已经到了雒阳城外,何进派种劭出城劳军,顺便命令董卓撤军。

那时候距离雒阳只有一步之遥的董卓自然不愿意,于是命令士兵上前威胁种劭。然而种劭见此不仅仅不害怕,反而愤怒地斥责董卓。当时自知打不过朝廷的董卓吃下这个暗亏,慢悠悠地向西撤到雒阳城二十里外的夕阳亭。

这里距离雒阳不算太远,刚好来得及董卓赶来。

远远地,董卓就瞧见东面的黄河边上正有一队人马缓缓向南侧赶去,为首一个少年模样的人骑在马上,有人牵着。

而周围的其他人虽然也有马,但是因为这个少年却不敢骑上,只能跟在后面慢悠悠地走着。

董卓意识到,有这个待遇的恐怕只有皇帝,于是当即带着数十骑兵向那里赶去。

他的麾下一共有三千步兵,两千骑兵,因为北邙山并不适合骑兵行动,所以董卓便将他的西凉铁骑留在了夕阳亭,自己只带了三千多步兵过来。

只不过即便如此,他的部队对比只有几十人的卢植来说,也依然是碾压性的。

数千部队在董卓的带领下飞速赶来,声势剧烈,坐在马上的刘辩见到这一幕吓得脸色苍白,瑟瑟发抖,如果不是卢植扶着差点跌落马下。

等到了近前,董卓勒马止步,翻身下马,随后下跪对刘辩磕了个头,对刘辩高声道。

“臣董卓救驾来迟,望陛下恕罪。”

等了许久,也不见回应,董卓纳闷地抬头一看,只见皇帝刘辩面无人色,浑身哆哆嗦嗦,显然是一副被他吓怕了的模样。

董卓心中忍不住升起一股嘲弄的想法。

就在这时,卢植帮刘辩说话道:“陛下被张让挟持,一夜没有休息,此刻有些受惊。”

“原来如此,不知陛下与陈留王安然无恙否?”

董卓又开口询问。

刘辩依然是害怕的一言不发,倒是刘协面色如常,十分镇定地对董卓道:“孤无恙,还请董将军在前面带路,护送我与皇兄回宫。”

“唯。”

董卓一挥手,身后出来一驾马车,外形有点像春秋时期的战车,车上还有伞盖。

这是他平日里不想骑马时乘坐的马车,昨晚因为是熬夜赶来,所以他就顺带着把马车带上,困的时候坐在马车上闭眼休息了一会,却没想到会在现在这样的场合中用上。

他恭恭敬敬地对两人道:“请陛下与陈留王上车。”

马车比起骑马来说确实要舒服许多,卢植也没有多想,便把刘辩从自己的马上抱下来送到马车上。

刘协也是如此。

就当卢植认为他们接下来可以回宫时,董卓却在这时也坐上了车架,与皇帝刘辩并列在一起。

所有人都睁大了眼睛。

场面一时间居然有些沉默。

过了一会,卢植大怒道:“并州牧为何僭越,敢与陛下同乘?”

“嗯?”

董卓回过头,眼神凶厉无比,语气不善地对卢植反问:“陛下年幼,我担心道路颠簸会陛下摔下车来,所以才和陛下同乘,卢尚书是觉得不妥吗?”

随着董卓的话音落下,他周围的士兵顿时围拢上来,一个个都拔出武器看向卢植,面色不善。

“……”

卢植只能表示这口气他忍了。

部队向前走了一会,不久后便与曹嵩等人的队伍会合。

此时曹嵩身边散出去的士兵已经回归了不少,大约有一千人的样子,但更多士兵还是在北邙山各处搜索皇帝,剩下的则驻扎在雒阳中。

只是人数虽然少,然而他们这边的猛将数量多啊。

关羽、张飞、典韦、颜良、文丑、夏侯惇、夏侯渊、太史慈……在看见董卓居然敢大胆的与皇帝坐在一辆马车上,曹嵩当即愤怒地呵斥一声,随后他身后的这八个猛将便都站了出来,面色不善地盯着坐在马车上的董卓。

就连曹嵩左右两侧的袁绍与袁术也拔出剑来,高大俊朗的看起来战斗力颇高。

“……”

董卓看了一眼自己身后的几个歪瓜裂枣,不由得沉默。

虽然他身后的这些将领,虽然在统兵能力上或许比曹嵩那边的这些人强一些,但论起战斗力,光从体型上看就知道远远不如了。

毕竟穷文富武。

董卓这些战场厮杀中锻炼出来的将领,又哪里比得上夏侯惇等人顿顿肉蛋奶管饱?

就连关羽和张飞两个,虽然过去就很厉害,但这几年陪刘备好日子过着,肥肉与肌肉一起长,他们也感觉自己的实力比起过去提高了至少两三成。

董卓十分从心地选择了认怂。

他向不远处的李儒悄悄看了一眼,随后李儒便站出来打圆场道。

“明公久居凉州,不太了解这方面的礼仪,倒是不清楚天子的车驾是不能坐的,正所谓不教而诛是为虐,明公也是救驾心切,所以才一时之间不小心犯了忌讳,诸位可否揭过此事?”

这就是给双方一个台阶下了。

“……”

卢植暗暗翻了个白眼。

不知道?

我刚刚不是对你说过了吗?

不过双方都知道他们是在各退一步罢了。毕竟现在两方兵马的实力几乎势均力敌,真要动起手来只会两败俱伤。

董卓笑呵呵地走下马车。

“是是是,老夫久居西凉,确实不太知礼数,并非故意想僭越。”

双方就此罢手,并且一起护卫刘辩与刘协两人回归雒阳。

此时雒阳百官组成的迎驾队伍,早已在城门口等候。

众人很快就见到了公卿百官的迎驾队伍,不久前刚成为太尉的崔烈站在百官的最前方等待,看见董卓的兵马后便立即呵斥董卓撤军。

按照规定,外将的兵马是不可能进入雒阳城内的。

董卓闻言指着崔烈骂道:“混账!我日夜兼程跑了三百里,好不容易将陛下从那群宦官的手里救下,你居然敢现在让我回避?信不信我砍你的头!”

崔烈与百官妥协了。

就算是曹嵩等人,也不愿意在皇帝与百官面前与董卓发生矛盾。

毕竟董卓万一真的发疯,那么就是整个汉室的中枢,都在他这家伙兵戈的威胁之下。

董卓于是顺利地带着麾下三千部队,与皇帝还有百官一起进入雒阳,这个汉王朝的权力中枢……


    (http://bq8xsz.com/book/P13Z-34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bq8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