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七年,春意正浓。郑和的船队凯旋归来,带回的不仅是各国珍宝,还有与各国签订的贸易协定。宝船停泊的龙江码头,堆满了来自西洋各国的奇珍异宝,从狮子、长颈鹿等珍稀动物,到各色香料、药材,甚至还有精巧的机械装置。郑和在御前详细禀报此行成果,朱棣龙颜大悦,当场宣布大赦天下,并赐予参与航海的将士们丰厚的赏赐。
然而,这份喜悦并未在朝堂上持续太久。以户部侍郎刘瑾为首的文官集团,眼见郑和的船队再次满载而归,心中嫉妒如焚。他们在朝会上联名上书,称“航海劳民伤财,得不偿失”,要求朱棣停止后续的航海计划。
“陛下,郑和虽带回珍宝,然耗费的粮草、银两何止千万?民间赋税因此倍增,百姓怨声载道。长此以往,恐生民变啊!”刘瑾在朝堂上侃侃而谈,言辞凿凿。
兵部尚书紧随其后:“陛下,宝船若被外邦学去,恐成心腹大患。我大明的造船技术,岂能轻易示人?”
朱棣听罢,冷哼一声:“朕以宝船宣示国威,换得诸国永世朝贡,这区区赋税,换来万邦来朝,何乐而不为?”他拂袖而去,留下满朝文武面面相觑。
文官集团的计划并未因此受挫。刘瑾暗中指使心腹混入内府,偷走了郑和的《航海日志》。这份日志详细记录了航线、停靠点以及各国的物产风俗,是后续航海的重要依据。
“没有了日志,看郑和如何继续!”刘瑾在府中暗自得意,却未料到,这一行动很快引发了连锁反应。
数日后,内府负责保管日志的太监突然暴毙。仵作检查发现,太监是被人用毒针刺入后颈致死,而其身边散落着被撕碎的纸片——正是《航海日志》的残页。
消息传开,朝堂哗然。朱棣大怒,亲自下令彻查。锦衣卫连夜行动,却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刘瑾的心腹与毒杀太监的凶手有密切联系。
“刘瑾,你好大的胆子!”朱棣在养心殿内摔碎了茶盏,“你为了阻止航海,竟敢私通外人,盗取日志,还杀人灭口?”
刘瑾跪在地上,冷汗涔涔而下:“陛下,臣……臣冤枉啊!”
朱棣不为所动:“来人,将刘瑾打入天牢,待查明真相,再做处置!”
随着调查深入,更多文官牵涉其中。朝堂上的权力格局开始松动,支持航海的声音逐渐占据上风。
郑和在这一风波中并未停歇。他根据记忆和船队成员的记录,重新整理出一份《航海日志》。虽然细节有所缺失,但足以支持下一次的航行。
“陛下,新的日志己经整理完毕。”郑和双手奉上厚厚的卷宗,“臣请命,再次出使西洋!”
朱棣接过日志,眼中闪过一丝欣慰:“好,朕准了。这次,朕要让诸国见识我大明真正的国威!”
与此同时,墨渊在芬奇天工庐中,正与苏瑶和工匠们忙碌着。他们根据蒸汽机的原理,设计出一套用于纺织的自动化装置。墨行云兴奋地转动装置的把手,看着纺锤飞速旋转,眼中满是好奇。
“父亲,这机器能否用在宝船上?”墨行云突然问道。墨渊微微一笑:“自然可以,你且看。”他命工匠将蒸汽机与船模的驱动装置连接,船模在水盆中稳健前行。
苏瑶轻声说道:“夫君,陛下若能见此装置,定会更加支持天工庐。”墨渊点头:“正是,我己备好奏折,明日入宫请旨。”
当晚,墨渊在灯下撰写奏折,请求朱棣批准将蒸汽机技术推广至民生领域,并建议在下次航海中,带上改良后的蒸汽驱动装置,展示大明的科技实力。
“墨卿所言甚合朕意。”朱棣在御书房中批复奏折,“着工部与芬奇天工庐合建‘蒸汽工坊’,将此术推广天下。”
随着蒸汽机的轰鸣声传遍京城,大明的国威不仅在海上耀目生辉,更在民生的改善中扎根生长。墨渊与朱棣的理念,终于在这蒸汽与波涛的交织中,找到了新的平衡。
文官集团的阴谋虽然暂时受挫,但他们并未放弃。暗地里,他们开始联合地方势力,试图从赋税和民生问题上寻找新的突破口。然而,墨渊和郑和的创新与努力,正为大明开辟出一条全新的道路,让国家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
(http://bq8xsz.com/book/PC1V-3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bq8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