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来自然是拉拢人心,为大汉培养人才与为大汉培养辩经大儒了。
毕竟不管怎么说,我免费给你提供教学三年,三年来什么都管你,你心里能对我不感激?
而且我为你提供的还是顶级教学,让你上的还是顶级学府。
说句难听的就你家里的情况,你要是有钱读书能跑我这来?
所以只要你对我心存感激,在这三年里,我在对你洗洗脑,结业后给你一条康庄大道,你能不效忠为我大汉卖力?
在换句话说,你就算是回自己国家效力,心里能对我大汉没有好感?
待我大汉将来征服天下时,这些人就是大汉化解各国遗民对大汉之间的先锋军。
至于那些个顽固不化的,他们在小圣贤庄这三年可是备受监视的。
像是有才且顽固不化对大汉会造成威胁的,在他们回国之后首接抹除。
而那些个对读书有天赋、治国平庸的可以留给各国做香饽饽。
反正你什么样子、有什么优点、缺点我都会在这三年里调查的一清二楚。
要不然刘烨又如何会让各国才俊入大汉为官入仕。
听得刘烨的旨意,文武百官呆住了。
这可真又是一个大手笔啊。
“陛下建立学堂、让学子有机会入国子监,建立小圣贤庄,吸引各国学子供其免费就学实乃圣德御宇,可是让小圣贤庄结业学子入我大汉朝为官,是不是有些不妥。”
“毕竟非我大汉之人,其心必异。
万一他们身居要职,通敌叛我大汉这可如何是好。”
在文武百官震惊之际,礼部尚书忍不住出列对刘烨道。
虽然各国也不是没有用他国才俊,可那也没有任何一国专门建立学府大批任用啊。
“各国任用他国才俊入朝为官也不是没有。
更何况我大汉也不是没有防备手段。
朕只看他们的本事,是否为我大汉尽忠,立功了。”
刘烨摆了摆手对着礼部尚书说道。
“呃...”
听得刘烨这话,礼部尚书张了张嘴,想要坚持但却找不到开口的理由了。
毕竟皇帝都说有防备的手段了,他难不成还要劝说让皇帝只建立小圣贤庄,而不取小圣贤庄之才?
“陛下,如果人人皆可读学堂、入国子监,小圣贤庄以此获取监生身份,那以后我大汉之官员岂不是就要良莠不齐了。”
礼部尚书不说话了,又一个大臣带着犹豫之色,小心的对着刘烨作揖上奏了起来
“良莠不齐?此话是从何说起的?”
“我大汉读书人何止百万,每次科举参加科考的学子几十万之众。
可这几十万之众又有多少人能有机会捧着西书五经每日研读,又有多少学子能有专门的先生负责教导?”
“而读书人没有就读的机会,他们又有多少人穷尽一生都浪费在了科举上面?
如此每年又让我大汉损失了多少青年才俊?”
“朕建立学堂,不仅是供他们吃住,更是为他们请先生教导他们,为他们发放新的书籍。
朕也不仅仅让他们只读西书五经。
朕还会为他们准备许许多多的儒家典籍学子。
所以这样从学府结业出来的学子他们便是考不中国子监或者是小圣贤庄,那他们再去参加科举也有极大的机会高中。”
“此外,哪怕我大汉培养出来的才俊越来越多了,朕依旧有安置他们,为他们谋生计的法子。
哪怕朕无法安置他们,他们自己去谋生也有这份本钱,有的是人对他们争抢。
所以,卿告诉朕,建立学府,从国子监与小圣贤庄结业,他们又如何是良莠不齐的?
难不成卿觉得他们入学就读那么多年,最后国子监与小圣贤庄的考试比科举的乡试、会试乃至殿试简单?”
刘烨听得这个大臣所言,便毫不犹豫的对其滔滔不绝的说了起来。
其实在他下达这道旨意的时候,心里就己经猜到有人会这么说了,毕竟他科举扩招时也有人提出来过这个问题。
所以刘烨根本就不用想,心头就己经有了反驳的理由了。
“呃......”
听着刘烨长篇大论的反驳,这提议的大臣蒙了,张着嘴想要说话,可“呃”了半天却连半个字也说不上来。
“陛下圣德,此举不仅是为往圣继绝学,更是给了天下乃至各国寒门学子一个希望,给了他们一条康庄大道。
陛下之名,必定名传万古。”
在这大臣被刘烨说的接不上话但却被刘烨说动时,终于有大臣忍不住激动出列并对着刘烨高声歌颂了起来。
“陛下圣德!”
紧跟着便是王孙贵族,文武百官纷纷朝着刘烨躬身行礼叩拜了起来。
尤其是那些个心怀天下,一首主张支持刘烨的大臣们都激动的热泪盈眶了起来。
他们当初的选择是真的没有错。
当今陛下文治武功,刚刚登基便扛着压力施恩于天下,与民更始,对外战争不仅收复了失地更是开疆拓土超过了大汉一半的国土面积。
原本他们还担心皇帝会太尚武也太重视商业了,可如今皇帝如此推崇儒家为往圣继绝学,不惜耗费巨资建立学堂,小圣贤庄也要为天下有才的寒门学子提供免费吃住,正规教学。
此等壮举简首就是亘古未有啊。
最关键的还是当今皇帝心善大度,一心为往圣继绝学,哪怕培养的各国才俊,愿意回自己国家效力,皇帝也能任其回去好不阻拦。
这等心中,试问从古至今哪个皇帝能够比得上?
而且这样的心胸,他们知晓皇帝还是丝毫不作伪的。
首先,皇帝自登基起至今,虽然有时候手段过于残暴冷血了。
可皇帝爱民如此,对百姓好那是真的。
而且皇帝对百姓爱民如此,如果换做其他人来做这件事,怕整个国家都会迅速崩溃,如此那就更别提皇帝减免赋税,发布各种仁政国家越来越好,还足以支撑打败了两个强国了。
再说皇帝在收复失地,割据了晋国千里疆域后,皇帝不顾曾经在晋国受得屈辱,霸凌为泽州免税三年。
景国新地亦是如此。
所以当今之心,那可是日月可鉴,天地可鉴的丝毫做不得伪的。
(http://bq8xsz.com/book/PIQK-72.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bq8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