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麟进考场的时间早。
他收拾好考试用品,又在竹床上休息了半天,开考的锣声才终于敲响了。
不多时,考题送了下来。
赵麟扫了一眼,心里大概有数了。
乡试虽然也考经义,但是跟院试的帖经和墨义不同,主要考的是对儒家经典的理解。
这对赵麟来说反而简单了。
儒家对四书、五经的阐述是有范本的,只要别突然脑子抽风的搞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老老实实的按照教材回答就能得高分。
赵麟只花了半天时间就写完了考卷,然后就想看看还有没有乐子人。
之前院试的时候,那个老童生给赵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很好奇乡试上还有没有这种奇葩。
乡试的考场比院试安静多了。
可能都是有功名在身的人,因此做事有了顾虑。
赵麟虽然也看到了几个偷摸乱瞄的老秀才,但胆子都小的很,一点风吹草动就能把他们吓的一激灵,完全不像院试里面的那些老童生们胆大包天能豁得出去。
这可能跟付出的代价有关。
院试作弊被抓了,只是驱逐出考场,顶多挨一顿鞭子。
赵麟在院试中看到的那个老童生,因为年龄太大,甚至连鞭子都不用挨。
但是乡试作弊被抓的代价就大了。
不仅直接终身禁考,就连原本的秀才功名也会被革掉。
这让很多起了心思的人也不得不收敛起来。
看了一会儿没什么乐子,赵麟吃了点干粮,就去竹床上闭目养神了。
第一天的经义考试难度不大,完全是体力活。
能通过院试考中秀才基本功都不差,限制他们答题的只有体力和精神。
像赵麟这种年轻秀才可能不觉得有什么。
但是对一些上了年纪的老秀才来说就是难以忍受的折磨了。
也就是俗话说的——熬老头。
考题发下来不久,赵麟就看到好几个老秀才忍不住在打哈欠了。
翌日。
第二场依然是在铜锣声中开始。
诗赋考试共分为两场,上午考作诗,下午考作赋。
锣声落下,诗题发了下来。
赵麟一眼就看出来了,考题板上是韩先生的字。
韩先生的字遒劲有力,契合了他大巧不工的性格,让人过目难忘。
只是他出的考题却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了。
“春雨!”
赵麟摇了摇头。
这个题目一出来,他之前做的所有准备全都白费了。
乡试是在秋天考的,赵麟估计很多人跟他一样,押题的时候以“秋”为主。
韩宁芷想的更远一点。
她在“秋”这个主题之外,根据韩先生的经历还押了一个边塞诗。
谁能想到韩先生的题目竟然是“春雨”?
这完全不挨着啊!
一时间,秀才们哀叹声不绝于耳。
就在这时,点检官上前一步,厉声喝道:
“肃静!”
瞬间,所有考房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赵麟摇了摇头。
赵麟跟其他人不一样,他有挂。
作为一个现代人,如果说对吟诗作对出口成章没有滤镜,那绝对是假的。
赵麟之前认真的跟韩宁芷学习,也是想成为一代诗词大家。
但是他发现作诗太考验天赋了。
赵麟的金手指点在了体质上,吟诗作对方面他是七窍通了六窍。
如果能押中考题,赵麟也就按部就班的写了。
现在是韩先生不走寻常路。
那就不要怪他了!
赵麟大脑只是转了一下,立即在繁杂的记忆中找到了想要的答案。
铺开考纸,赵麟提起了蘸满浓墨的毛笔,开始答题。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整首诗一气呵成,赵麟看着字迹工整的答卷,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虽然这首诗是抄的,但陆老爷子还有八十年才出生。
赵麟完全不担心版权问题。
小心的将考纸放在一旁阴干墨迹,赵麟开始观察其他考生的反应。
跟他猜想的一样,那些人也都押错了题。
赵麟看过去的时候,一个个正抓耳挠腮,急的跟热锅上的蚂蚁一样。
有个考生感应到了赵麟的目光,抬头看了过来,先是瞪了赵麟一眼,然后用长袖将一张白纸的考卷遮了起来。
赵麟顿时一阵无语。
诗赋又不是经义,这种主观题还怕被人抄袭吗?
而且就算担心有人偷窥答案,好歹也等答出来题了你再遮啊。
一张白纸遮起来干什么?
这时,答卷上的墨迹阴干了,赵麟小心的收了起来,然后继续去竹床上休息。
根据这场诗的题目猜测,下午的赋可能也要跑偏。
赵麟记忆中的赋不多,万一又押错题了,那就得真刀真枪的干了。
到时候肯定没这么轻松了。
中午吃了点干粮,赵麟将脑海中的赋全都找了出来,等下午考试开始。
锣声响起,兵卒们将赋的考题送了下来。
赵麟连忙抬头看了过去。
“赤壁!”
赵丽顿时长舒了一口气。
知父莫若女。
韩宁芷对韩先生的了解确实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她竟然将赋的考题猜的一丝不差。
“这次稳了!”
赵麟直接连构思都省了,提起笔就开始写了起来。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东坡的这篇《赤壁赋》是赵麟以前最喜欢的文章,用词之美、格调之高,比他之前写的《水调歌头》有过之而无不及。
赵麟一边抄着,心中一边忍不住的感慨。
人怎么可以天才成这个样子。
寻常人有一篇传世佳作就已经可以吹嘘一辈子了
苏轼随便拿出来一首都是绝杀。
赵麟忽然有些明白了,历史上的苏东坡政治嗅觉几乎为零,但每一次站错队之后,用不了多久就会被重新起复重用了。
这种千年难得一见宝贝疙瘩,换了是赵麟,他也舍不得玩坏了!
(http://bq8xsz.com/book/49PU-21.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bq8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