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言情 > 直播:古人陪我考导游资格证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10章 航拍北京2

 

“天上有两座城!”

仙幕先是一黑,眨眼间,神奇地变成蓝色,两座怪模怪样的像是建筑群的东西对立出现在仙幕两侧。紧接着,中间蓝色的画面出现了三个字“瞰·北京”。

“那是城池吗?”有人怀疑地问。

马上有人抢白:“仙人住的地方当然和凡间不同了!”

明清两朝的人立刻惊呼:“是京城!”

有人看了许久,终于发现端倪:“中间蓝色的是天空。”

发现这点的,不止他一人。

吴道子对画面的构图很感兴趣:“这是将两张画拼在一起,对镜成影,成双成对,宛如孪生,可仔细一看,各有不同。倒是别人一番旨趣。”他观察到画面上的都是仙人的建筑,“要是有人物就好了。”

张旭听了,大笑一声:“吴兄,你笔下的人物穷极造化,若能学得仙人的技法,那就是真真正正的神助了!”

吴道子曾随驾前往东都,俄顷画成,被陛下称赞“有若神助”。

吴道子谦虚道:“张师谬赞,不过是陛下抬爱,哪里比得上仙人妙法。”

他曾随张旭学过书法,两人都是扬名天下的人物,都喜爱笔墨丹青,时常讨论运笔之法,亦师亦友。

“瞰,视也,也有俯视的意思。元稹说,俯瞰九江水,旁瞻万里壑。”苏轼尝试剖解标题的玄机,“便是从高处看这仙国的的京城了。”

元朝定都在北京,随后的明清两朝亦是如此。可元明清之前的朝代,除了辽金等部分地方政权,全国的政治中心都不熟悉北京,便以为教材上说的“共和国”“北京”之类,指的都是仙人国度,仙都。

“仙幕里的白玉京和传说中的大相径庭。”苏辙有些迟疑,“从没说玉京在北边。”

葛洪《枕中书》云:元都玉京,七宝山,週廻九万里,在大罗之上。

苏轼老神在在:“可见世人多讹传。若是玉京,这么大就说得通了,毕竟是神王之宗。”他饱览群书,自幼博闻强识,不仅儒家先贤的著作,道释两家的经典也能信手拈来。

仿佛是为了印证他说的话,下一秒,仙幕上云雾弥漫,一座建筑高耸入云。除了仙术,难以想象,如何在平地建造这么高大雄伟的造物。

对高度和大小不敏感的人,一看缭绕的云雾,就能有个估计了。

“天哪,旁边有云,这有多高啊?”

“仙迹!仙迹!”

“这是什么怪物?”

茶楼里传来一阵阵惊呼。高楼的模样虽怪了点,人们依然不掩惊奇,彼此交谈,啧啧赞叹起来。

还有人被吓住了:“我们这是在云上吗?”

“不是我们,是仙人。”

在还迷信谶纬之说的秦汉,对仙幕和AA仙人的身份己然信服了,现代科技能做到的事情远超他们想象的上限。

“居然还有比这......国贸更高的地方。”蒙恬咋舌,他们都看出来视频的视角是从更高的地方出发。

“这些好像是人住的房屋......”

仙人的法术固然令人惊奇,但生活在大地上的凡俗们,显然更希望的是能从仙人手中学到这神乎其技的“仙术”。

“这些高楼房屋,并非木材,似乎是由铜铁铸成。”李斯审慎地开口,随着画面的闪烁,他看见了一些近景,思绪流转间,仍不觉带上火热,“陛下,若能习得这锻造的仙法,开采矿石,我大秦锐士可披坚执锐,无惧流矢利剑,镇服六国余孽不在话下。”

披坚执锐,手持利器的秦国虎狼之兵,绝非六国的残兵余勇可敌。

扶苏、蒙恬等人纷纷颔首。

仙幕上的画面不断变化,仙都的景象历历在目,随处可见金属和石材铸成的房屋。虽然不知具体数量,但一眼望去,多如牛毛。蒙恬等人没有具体数字,只能保守估计,这些铜铁若铸成盔甲和利刃,武装秦朝一半的军队应当是可以的。

至于矿藏的来源,也毋须担心,楚国早就被王翦、蒙武等大秦猛将率军吞下,曾经闻名七国的铜矿如今都成了皇帝的掌中之物。

只是,不知仙人冶炼的法子损耗的矿石多不多,大秦能否承受。

得寻个法子,求仙人赐下妙法。

始皇帝的眼睛闪烁了几下,手扶长剑,缓缓开口:“命墨家和外地方士速来咸阳。”停了一下,他又开口,“传令,若有能求赐或研究出仙人法术的,不论出身,授田授爵,论功行赏。李斯,扶苏,此事你们去办。”

“是。”两人出列领命。

这事不难。秦朝原先就有军功爵位制度,六国归秦后,军功爵位也难以为继,只肖修改一番,又能拿出来用。

做出类似决定的,还有武帝。

仙幕如果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挂在天上,仙人展现神迹也不会只有一次。天机就在眼前,目前联系不上仙人,谁能保证一定求得仙法?谁能保证冶炼之术定能钻研出来?

没人想白白浪费机会。只有命人专门负责此事,一万次里总能有一次碰上死耗子,不至于一无所获。

“人民大会堂?”贞观帝对这个名字明显颇有兴趣,玩味一番,下一秒的画面却让他色变,“故宫?”

故宫,顾名思义,是指旧日的宫殿。

仙幕上,宫阙巍峨,飞檐连绵,正是一座威严皇城,巍巍赫赫。

权与血的象征,无限神秘的大内,本该黎民禁行,却有数不清的人在此游览闲逛。这些人打扮各异,男女老少都有,并无官服,甚至还有些赤膊裸腿,极为不雅。

他们的神情有好奇,有清闲,就是没有敬畏与臣服。人们走在至高权力铸成的宫闱,仿佛在自己后院散步,仿佛他们才是皇宫的主人。

“这、这......”不止贞观帝,也不止明清两朝的皇帝,历朝历代都一片哗然。各朝君臣的脸色难看。

不止昏庸的、贤明的,不止暴君、明君、昏君或仁君,也不止忠臣、奸臣、清官或贪官。

虽然难以言说心中的危机来自何处,可皇权制度的维系者们,还是从无言中察觉到了致命的威胁。

他们可以接受臣子篡位,亦或者江山易主,却不能容忍这幅画面。

皇帝是天之子,百官替天子牧民,在漫长的历史中,一向如此。上天让无名无份的黔首成了皇宫的主人,这背后的喻示,无人愿意思考。

故宫,曾经的宫殿,原来是这么一个“故”。苏氏兄弟对视一眼,嘴中滋味荒唐又苦涩。

难道,神仙真就这么逍遥超脱?

难道,天帝真就这么无私无情?


    (http://bq8xsz.com/book/J587-10.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bq8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