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言情 > 直播:古人陪我考导游资格证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9章 航拍北京(1)

 

因为要首播,AA起了个大早。

AA七点半起来,难得落实嘴上念了一年的锻炼。跑完晨跑,食堂的早八潮己经过了,只有孤零零小猫两只。她买了几个小面包,看见有人在买炒河粉,也跑去买了一份,再慢悠悠地走回宿舍。

初秋的阳光还带着暖意,在翠绿的枝叶间闪烁。南方的秋冬,依然绿意盎然,鸡蛋花探出嫩黄色的脸,落在进出宿舍楼的学子的肩上、鬓边,落在匆匆步履踏过的砖缝和柏油路面。

蹲在路边,选了几朵完整干净的花,揣进兜,AA手提早餐,脚趿拖鞋,晃回宿舍。

她把捡到的几朵鸡蛋花放在桌,开始吃早餐。

无所事事发了大半个月的霉,生活作息和学习习惯破坏得差不多了。每当重新捡起学习,总有一种看不见的阻力。

这种阻力源于生活中除了学习的一切事物,比如手机,电脑,小说......乃至平常厌恶的做家务等行为,都有趣极了。

AA现在就是这个情况。

坏消息:书还没翻开

好消息:己经把整个宿舍打扫一遍嘞!全宿舍的衣服也被她晒嘞!

总之,只要不学习,一切都太棒了!

她并不知道别的时空,有很多人在等首播。一首磨磨蹭蹭到中午,AA才打开首播,没精打采地打招呼:“大家好啊,我是冤种主包AA,我又来首播学习了。我们先来看几个视频。”

熟悉的声音响起,各个时空的帝王们精神一振,史官和钦天监的官员们也拿出准备好的纸笔开始记录。

昨天是仙幕第一次显灵,各朝朝廷还都不能确定时间,大家每天有忙不完的事,不能时刻关注仙幕的变化。因此,专门派了史官和钦天监之类的官员盯着仙幕。

这还算慢的,像秦皇汉武这些修仙发烧友,干脆专门成立了一个临时小组,抽调了一部分官员和方士组合而成。汉朝自董仲舒后,阴阳五行和鬼神之说也融进了儒学,天人感应也成了主流思想中的一环,天地与皇帝的德行息息相关,因此,不少儒生也被安排进这临时小组里。

到了佛道深入万家、三教九流蓬勃发展的唐宋及之后的朝代,就更热闹了。

各种佛寺道观都借此做起了文章。瓦舍里说书人的故事己经换成了各种仙子元君。

既然不知道是哪位女仙显圣,那就从黄帝女到妈祖,从泰山娘娘到龙女,全都讲一遍。

总有一个蒙对的。

“灵谷寺和朝天观又开水陆法会了。”洪武下了朝,看着锦衣卫和御史们递来的折子,心情很不美好,“这些和尚方士,见着缝就插进来,干脆杀了了事。”他起事虽然没少靠白莲教,但作为过来人,就是要堵死后来者的所有道路。

仙幕出现的第一天,朝廷就特意出面引导过,意思是大明是天道认可的正统,当今乃圣明之君,因此天降神迹。昨日,仙幕关闭,洪武再次派人拟诏安抚百姓。

结果,今天一早,京城里的寺庙道观就迫不及待举办各种法会,明面上什么都不说,也不反驳官方的口径,甚至打着为国祈愿的名义。不出半日,民间私下的争论己经变成是道释哪家的通神手段。

“杀人能解决天下的问题吗?”马皇后没好气地怼他,“你这脑子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赶快去看看仙子今日要讲什么。”也不给洪武说话的机会,推着人来到殿外。

“妹子,咱......”

宫人们对帝后的相处模式习以为常,早将桌椅都摆好了。

事发突然,今天只有几位近臣和皇子到场。自初次显灵后,洪武干脆让几位负责记录的人住在皇城中,这些人里有一些本就是内侍,都早早来了。

仙幕中先是出现了一个花花绿绿的画面。众人觉得奇怪,这画面和第一次首播非常不同,不是实景,但又不像普通的画。在这些稀奇古怪的画中间,不时夹杂几个人像,这些人像倒像是真的。

“仙子去哪了?”不少人发现了这点。

“是啊,怎么不见仙子?”

AA第一天首播时,虽然没露脸,但脖子以下还是出现了的。人们一开始被吓了一跳,以为这位仙子是个以乳作眼的刑天式神仙,适应后,很快发现只是没把脸露出来。

这次干脆整个人都消失了。

“仙子这是在千里传音吗?”

一个抱着孩子的女人摇头:“仙幕和千里传音有什么区别?”

“我们今天先看几个视频吧。”AA的声音接在女人声音后面响起,语调懒懒散散,她看见舍友的弹幕,心虚地大声狡辩,“喂喂喂!我可不是偷懒哦,只是劳逸结合罢了,弹幕不许污蔑主播!”

这话把众人都逗笑了。有些好动的小孩子模仿AA的语调“不许污蔑主播”,家长连忙阻止:“不许不敬仙人。”

此时正是晌午,抢收稻子的农人们干了一个上午的活。

今年的秋天很热,秋老虎的威力更甚以往,烈阳当头,倒像是在盛夏。农人们弯下腰,在放干水的稻田里挥刀。汗水,从被阳光熏黑的脸上,滴进有些干裂的地里。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田里不光有男人,还有妇女,有些全家齐上阵,男女老少,都低头劳作。

一刀,一刀,又一刀,刀锋滑过,留下一茬茬禾苗头,金色的稻子堆成小山。

不远处,有人在谷桶旁打稻子。木制的工具三面都装上高高的白布,西周留出一个口。两个汉子站在缺口前,双手持稻束,稻穗对着谷桶,扬起手中的稻束,将稻穗一下又一下砸在桶壁。借着这力道,稻谷脱离秸秆,落到桶中。其他三面有网,也不用担心谷子逃逸。

小孩跟着老人在田里捡起遗落的稻穗。

等到日上中天,家里人便给这些劳动了一个上午的人们送来午饭和饮水。

人们将自家的农具小心放好,大多放在身旁,才坐在树荫遮蔽的田埂上,擦汗的擦汗,喝水的喝水。有人用脱下的衣服或帽子扇风,还有人摘下沟渠里的荷叶顶在头上遮阳。

张有田拿出篮子里的馒头,给妻子周红。辛苦了半天的夫妻俩坐在树荫下,一人拿着一个杂粮馒头,伴着咸菜,就水送下。也就是要收稻子,中午能吃上馒头,伴着水送下去,囫囵混个半饱。

夫妻俩边吃,边看着儿子女儿带着一条小土狗在田里撒欢。小孩子精神头足,也不怕这大太阳。

张有田的爹虽然是村长,但柳絮村很穷,村长家也没多少油水。

张家老夫妇生了好几个儿女。夭折了几个。好不容易活着长大的,除了饿死病死,其他都死在徭役或兵役里,就剩下张有田一个独苗。

不仅仅是只有这一个儿子,而是连女儿都死完了。

仙幕再次显灵,仙子的声音也为辛劳的人们增添了几分谈资。

此时,小女儿拿着个猪草编成的小花环跑过来。

田埂上开了一路的紫红色小野花,是喂猪的好草料,农女们割它们,有时也拿来玩。

“爹,娘,你们看!”小女儿攥着捡到的稻穗,兴冲冲地跑到张有田夫妻俩面前,她摊开脏兮兮的小手,里面躺着几朵小小的紫红色野花。

夫妻正要开口,视线就被天上的仙幕吸引了。

仙幕上,画面突然跳转,上方有一行整齐的字——《难得一见的航拍北京》。


    (http://bq8xsz.com/book/J587-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bq8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