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生幻想 > 篡汉失败的梦得小姐才不当汉皇后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一百一十五章:何·吉姆·哈克·进

 

刘宏下葬,刘辩登基的第二天。

曹嵩正在司徒府内,瞧着一群幕僚处理着事情。

皇帝的葬礼办了一个多月,在这一个月中,雒阳朝廷基本上处于停摆状态,大量地方上的事情堆积在案桌上。再加上此时的曹嵩加封太傅,录尚书事,就连尚书台那边的事情也要管,所以手头要处理的事情一下子就多了许多。

此时的曹嵩与原历史的曹嵩可以说是截然不同。

原历史的曹嵩,此时正在谯县的老家摸鱼,可是现在的他,却顶替了袁家的袁隗成为了太傅,录尚书事。

要知道原历史的这个位置,可是属于后将军袁隗的。

可是现在嘛,袁隗声望上不如曹嵩、资历上不如曹嵩、权力上也不如曹嵩,自然不可能与曹嵩争抢太傅与录尚书事的权力了。

不过自家老爹成为太傅这件事情,倒是让梦得小姐感到颇为苦恼。

毕竟太傅可不比司徒。

太傅从职责上来说其实是皇帝的老师,与可以被随便任免的三公不同,以孝道治国的汉朝,皇帝理论上来说是不可以随便罢免自家老师的,同时太傅即便是年老下台了,他的印绶也依然可以保留,称呼也一直保留。可是极高的权力同样也带来了极高的祸患,曹嵩既然成为了太傅,就代表着他未来有些不太方便离开雒阳。毕竟皇帝年龄尚小,国家也尚处于动荡之中,你这家伙作为皇帝的老师,总不能轻易就放弃职责跑路吧?

这样一来,后续董卓进入雒阳,开始擅权了之后,曹嵩想离开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

这其实也是梦得没办法对老爹坦诚布公的结果。

假如梦得对曹嵩说接下来董卓会进京,雒阳会乱起来,我们都要跑路,那么曹嵩肯定不会接手太傅这个烫手山芋一样的职位。

可是梦得不能对自家老爹说啊。

说了这个,后续又该如何解释?

难道要说你女儿才是汉室真正阴谋家,从刚出生的那天起就想着篡汉自立吗?

这怕不是会把曹嵩吓出脑溢血。

篡汉自立这种事情,只能够先上车后补票。

人的野心都是逐渐上升的。现在的梦得不能对曹嵩说自己想篡汉自立,可是未来的她一旦重新将汉室统一,那么即便她不对曹嵩说,曹嵩恐怕也会默认让她篡汉自立。

毕竟汉室江山是梦得重新收拾回来的。

总不能真还给老刘家吧?

而既然没办法说实话,那么梦得就只能对曹嵩扯谎画大饼,努力让他不干预接下来事情的发展。

具体来说,就是坐视宦官与大将军的势力争斗,最终双方两败俱伤后,曹嵩就可以站出来接受胜利果实了。

可是曹嵩既然想接收胜利果实,那么自然是官职越大越好,声望越高越好。

太傅,听起来总是比司徒更加众望所归的。

所以朝堂上面对百官们的推举,曹嵩才会在稍微谦虚一下之后,接受太傅这个加封。

完全看不到梦得小姐一脸崩溃的表情。

至于此时,曹嵩正满意地看向贾诩。

真好啊……

完美的政务处理工具人。

也幸亏自家女儿给自己找来了这么多人才,不然司徒府加尚书台这么多事情,自己还不知道该怎么办呢。

与原历史的毒士贾诩相比,眼下梦得招募来的这个贾诩虽然也有许多阴暗毒辣的点子,但是因为被梦得小姐招募得早,没有在凉州经历太多黑暗,所以性格上也没有原历史那样喜欢明哲保身装孙子,反而是一个热血青年,被曹嵩与梦得随便忽悠两句画大饼,就大喊着小姐啊理想啊什么的工作去了。

只是近些年来,因为人到中年,原本喜欢处理政务的贾诩也隐隐有些摆烂的迹象,开始时不时的用热水泡枸杞摸鱼,需要曹嵩一直盯着才能认真工作。

不过工作效率却依然是相当强的。

曹嵩就这样摸着鱼,看着贾诩与司徒府众多僚佐在自己面前辛苦工作,忙得脚不沾地。

时间来到中午,就当众人想休息一下,吃点东西补充一些体力时,突然又一份文书被送了过来。

贾诩刚开始还是随意接过,可是当他看到里面的内容时,小眼睛顿时就睁大了。

身体也坐正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一份太皇太后送来的诏书。

不过诏书里的内容却很不简单。

太皇太后希望给她的侄儿,也就是现在的骠骑将军董重募兵的权力,同时让司徒府筹备好募兵所需的粮草钱饷以及武器装备。

“啊?”

是您在发疯还是我出幻觉了?

现在想着募兵?

这不是在刺激大将军与太后的神经吗?

新君刚登基才一天,太皇太后就忽然来了这一手,确实是让人感到始料未及。

贾诩将这份诏书送给曹嵩观看,曹嵩看完了思索片刻后,对贾诩道。

“给过了,同时告诉大将军,问问大将军的意见。”

“是。”

贾诩点了点头,这算是把矛盾扔给大将军去解决了。

无论大将军那边是什么反应,自己这边一方面把诏书给过了,另一方面也把消息告诉了大将军,算是两不得罪,两方都不能对曹嵩的做法说什么。

毕竟弱小的两面派,左右双方看到后都想打死,可是强大的两面派,左右双方看到后想的却必然是拉拢。

曹嵩现在就是强大的两面派。

贾诩按照曹嵩的命令去做,先是让诏书通过,随后又派人将消息告诉大将军何进。

于是下午,当这份诏书来到摄政的何太后手中时,早已从何进那里得知消息的何太后,立即就将这份诏书驳斥了回去。

已经临朝称制的何太后,理论上来说是有这个权力的。

不过作为提倡以孝道治理国家的汉室,何太后这种违逆长辈的做法,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确实不符合礼制。

只能说此时双方的斗争已经有些不顾颜面了。

接下来的几天,太皇太后只要想发布诏书,就都会被何太后以摄政的名义阻止,而太皇太后自然也不会任由自己被何太后打压,每当她得知何太后发布某些命令时,她也会以长辈的名义阻止何太后命令的实行。

二人在朝堂上争权夺利,相互倾轧,搞得百官一个头比两个还要大。

毕竟双方都不知道该听谁的。

至于何进?

何进此时正在忙着另外一件事情。

那就是干掉蹇硕。

毕竟蹇硕此前可是计划着干掉他来着。

蹇硕此时也察觉到了不妙,于是写信给中常侍赵忠、宋典等人说:“大将军何进控制朝政,独断专行,如今与天下的党人策划要诛杀先帝左右的亲信,消灭我们。现在是因为我蹇硕统率禁军,所以才暂且迟疑。我能观察他的意图,他必定要先杀我,然后再对诸位动手。我现在打算先将何进除掉,再按照先帝的遗命扶持董侯登基。所以我们现在应该一起关闭宫门,派人捕杀何进。”

不过蹇硕的这番举动算是抛媚眼给瞎子看。郭胜因为与何进是同一个郡的老乡,外加何太后与何进如今能有这么尊贵的地位,他当初帮了很大的忙,所以他比起蹇硕显然更亲近信赖何家。

他与赵忠等人商议一番后,决定拒绝蹇硕的提议,还把蹇硕的信送给何进看。

何进于是内心对蹇硕更加愤恨。

他对十常侍承诺说,只要十常侍帮他将蹇硕干掉,他就不再杀任何宦官。

十常侍听到后大喜过望,同意了何进的条件。

郭胜更是笑呵呵地对周围的人说:“何进是我所成就的,又怎么会出问题呢?我们可以相信他。”

于是刘辩登基后的第三天,何进指使黄门令逮捕蹇硕,将蹇硕下狱处死,同时将西园军的部队全部置于自己指挥之下。

接下来,何进利用刘辩与何太后的权力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地位。他广泛招募智谋之士,包括何颙、荀攸在内一共二十多个人,任命何颙为北军中侯,荀攸为黄门侍郎,郑泰为尚书,让他们掌控一些关键的部门。

而在处理完这些事情后,何进也终于能够将目光稍微放在朝廷上。

瞧着两个女人在朝堂上整日撕逼,搞得各部几乎停摆,何进逐渐也觉得这样下去不是一个办法,于是就让自己的妹妹何太后设宴与太皇太后商量一下,双方就此握手言和。

在此时的何进看来,双方也确实没有斗争的必要了。

眼下蹇硕已死,雒阳城内的所有兵马都掌握在他手中,已经没有任何人能对抗他,太皇太后也掀不起什么风浪。既然如此,那么还不如放她一马,让她老老实实地在后宫中养老等死。

毕竟太皇太后好歹也是先皇的母亲,像杀蹇硕那样直接杀掉,终归还是有些不体面的。

何太后也同意何进的说法,于是便在宫中设宴,邀请太皇太后前来议事。

太皇太后的永乐宫位于北宫,而何太后现在虽然已经成为了太后,但因为刘辩还没有皇后,所以她居住的地方依然是位于南宫的,属于皇后的长乐宫。

从北宫赶到南宫,太皇太后也是花了不少时间。

此时何太后已经设宴完毕,看到太皇太后进来,她恭敬地站起身行礼道:“母后。”

太皇太后脸上带着一抹讽刺的笑意道:“你还知道我是你母后啊?不知道的还以为朕是和你没什么关系的外地人,可以随意被你这个太后欺辱呢。”

“这……”

被太皇太后噎了一句,何太后一时之间不知道该怎么回复。

这两日在朝堂与宫中几次争吵,她看起来确实像是没有把这个太皇太后放在眼里。

汉朝毕竟以孝治天下,不管宫里宫外,其实都对她的做法颇有微词,只不过这些意见都被何进镇压了而已。

何太后的脸上当即挂起笑容:“母后说得哪里的话,我这几日确实多有得罪,今日设宴,也是为了前几天的事情来向母后赔罪的。”

说完,何太后亲自为太皇太后倒了一杯酒。

不过太皇太后却并没有因此揭过两人之间的恩怨,而是不依不饶道:“你这酒……确定是向朕赔罪的,而不是像毒死王美人一般用来毒死朕?”

“你——!”

听到太皇太后的这番话,何太后当即就气得差点没绷住。

她当年毒杀刘协之母王美人的事情,早就已经在宫里人尽皆知,而恶毒女人的名头,也早就传遍皇宫内外。

可是这种事情,知道了也就知道了。

背地里说两句也没什么。

但当着她的面说出来,却完全是一个不同的概念。

这是在打她的脸。

既然对方先撕破脸皮,那么何太后接下来也不可能会有好话,而是直接冷哼一声道:“母后,按理来说,你是太皇太后,我没资格教训你。但我今天找您来就是想提醒您,眼下辩儿登基称帝,我作为太后临朝称制,我哥哥作为大将军掌握雒阳内外禁军。你和你手下那个贱女人所生的孩子,也没资格上位了,您未来如果愿意留在深宫中老实养老,那我还能每年吉日时去对您问候几声母亲,可是您如果还想跟我对着干……那就别怪我对您接下来不客气。”

“你这是什么意思?”

太皇太后声音冰冷地对何太后问道:“你这是在威胁朕吗?”

“不敢。”

何太后笑呵呵地摇了摇头:“我只是在实话实说罢了。”

“混账。”

听到这句话,太皇太后当即大怒道:“你这个毒妇,现在气焰嚣张,不过是依仗你的哥哥何进罢了!你的那个哥哥何进掌握雒阳军队又如何?我这里也不是没有!现在,我如果命令董重砍下何进的人头,也不过是举手之劳!”

“哼,是吗……?”

何太后脸上带着轻蔑的笑容冷笑一声。

紧接着,两人又像前几天那样吵吵嚷嚷的片刻,随后不欢而散。

太皇太后气呼呼地离开长乐宫,何太后倒是在太皇太后离开后迅速恢复冷静,瞧着对方离开的背影冷笑一声。

“蠢女人。”

她口中吐出这样的评价。

而这也确实是事实,论起政斗水平,何太后肯定是要比董太皇太后更高,而两个家族人员的平均素质,也肯定是何家要更厉害一些。

不然以刘宏对母亲的信任程度,他不可能在活着时不重用董家,而是寻寻觅觅地找到何家。

董太皇太后看不清眼前局势,不懂得顺着何太后的话借驴下坡结束斗争,反而在一番争吵中将自己最后的底牌说出来,确实可以说是蠢到一定程度了。

只能说在蠢这件事情上,永远是强中更有强中手。

何进已经够蠢了。

但显然还有人比他还要离谱。

何太后淡淡地对身边的大长秋说道:“将这个消息告诉大将军……”

“是。”

大长秋立即起身去做。

宴会后的次日,朝议上——

大将军、三公九卿、司隶校尉,尚书令、御史中丞,以及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重要官员齐聚一堂,各自有今天他们准备上奏的事情。

刘辩高坐在皇位上,却一言不发。

在他身边,何太后也坐在一张小一些的椅子上,临朝称制,代替刘辩决定朝堂事务。

朝臣们先是各自出来,上报着自己部门的一些事情,而何太后与大将军何进也有条不紊地将这些事情处理掉,看起来这场朝会与过去的朝会没什么不同。

然而就当朝会快要结束时,何进异父异母的亲兄弟何苗,却突然站出来道。

“今日朝议,臣有事要奏。”

何太后见计划开始,忍不住露出一抹得意的笑,随后立即开口道:“有什么事情,车骑将军请言。”

眼下担任车骑将军的何苗立即俯身下拜说:“臣今日所奏,与太皇太后有关。董太后指使前中常侍夏恽、永乐太仆封谞等与州、郡官府相互勾结,垄断各地珍宝财货,全部送进永乐宫,影响恶劣。按照过去的惯例,藩国的王后不能留住在京城,乘舆服饰有一定的章则,饮食有一定的品位,所以现在请永乐太后把宫室迁到她的封国去。”

何进这时候也站出来道。

“太后,太皇太后身为藩王之妻,久居雒阳实属违背祖制,臣一同上奏。”

何太后微微一笑,此时又看向曹嵩等人问道。

“诸位爱卿觉得如何?”

朝堂上,曹嵩等朝臣见到这一幕后,又怎么能猜不到这是大将军一家人早就谋划好的呢?于是也就不再挣扎,一致俯身鞠躬回答道。

“大将军与车骑将军所言有理,臣等无异议。”

然而就在这时,骠骑将军董重却愤怒地站出来质问道。

“太皇太后为先皇之母,先皇亲口尊太皇太后为太后,亦是当今天子祖母,少帝亦尊太皇太后为太皇太后。如今先皇刚下葬几日,尔等奸佞就要把太皇太后赶出皇宫?这是何居心?”

何进笑呵呵地说道。

“太皇太后为先皇之母是事实没错,可太皇太后是藩王之妻也没错。按照礼法,先皇既然驾崩,那么太皇太后作为藩王之妻,自然与皇宫没有关系,应当回封地颐养天年才是,此事在我汉室早有旧例。”

可不是吗。

东汉这么多年来,从小宗入主大宗继承皇位的皇帝,也有不少了,其中大部分都是幼子即位。

而在这些皇帝即位之后,他们的母亲自然就应该是皇太后了,理应可以住在皇宫中,临朝称制才是。

但事实上却并不如此。

像是汉顺帝死后没有后代,妻子梁皇后成为梁太后之后奉迎地方的藩王为皇帝,可是藩王的母亲却并没有因此也成为皇太后,皇太后一直都是梁太后,甚至她这个太后还当了不止一个皇帝的任期,而是三个皇帝的。而她的哥哥梁冀也因此成为东汉历史上权势最大的将军,甚至小皇帝骂他一句跋扈将军,他就敢派人将皇帝毒杀换一个。

这里就要牵扯到一个礼法上的问题了。

藩王入主皇宫成为皇帝,并不是他所在的家族支脉代替主脉,而是他加入主脉,认主脉已死的皇帝为父亲。

这样一来,他的生母自然就跟他没有了什么关系。

他的母亲是先帝的妻子,而不是藩王的妻子。

这个道理放在刘宏这里也是一样。

刘宏的母亲从礼法上来说,应该是窦武的女儿窦妙太后才对。只不过当年的窦武心善,允许刘宏带着他的母亲一起进入皇宫罢了。而窦武死了,窦妙失去了自己的靠山,也主动在刘宏成年后前往云台隐居,直到现在也还活得好好的。

所以说,如果非要辩论的话,那么刘宏真正的母亲,应该是此时还活着,并且比他只大了四岁的窦妙才对。

“哼!汉室以孝治天下。太皇太后虽然礼法上不是先帝的母亲,但归根结底还是先帝的生母,我倒要看看你们谁敢将太皇太后赶出雒阳!”

董重先是大吼一声,随后立即转身离开却非殿。

他要回去好好想想这件事该怎么解决了。

何进瞧着离去的董重,冷笑一声,随后又看向皇帝身边的何太后说道。

“禀陛下,董重在朝堂上咆哮,目无尊上,理应斩首!”

“准奏。”

何太后挥了挥手回答。

于是就在董重回到家的下一刻,何进派出去的兵马也紧接着包围董重的府第,逮捕董重,免除他的职务投入牢中。

第二天,董重“自杀”而死。

董太后至此也正式成为一个孤家寡人。

不过即便如此,面对何太后三番五次的派人想要驱赶她离开皇宫,太皇太后依然执拗地想留在皇宫内。

董太后毕竟身份尊贵,她如果执意不肯走的话,那么下面的人也确实没办法驱赶她。

眨眼间,半个月过去——

梦得小姐虽然处在怀孕状态,但也一直关注着朝堂上的局势。见这位董太后一直赖在皇宫里不走,又想到原历史她的结局,忍不住幽幽叹息一声,起了一丝恻隐之心。

“虽然做了许多恶事,但现在终归是一个老妇人罢了……”

梦得让阿父给那位太皇太后提个醒,暗示她如果再这样继续反抗的话,那么你就有可能被自杀了。

“那个毒妇敢?!”

太皇太后如此回应传递消息的人。

“……”

梦得与曹嵩顿时无语。

只能说,好言难劝该死的鬼……

又过了半个月,董太皇太后因为忧虑恐惧,突然“发病”而死。

这位老太太死后,她的棺柩被送回河间,与刘宏的父亲刘苌合葬于慎陵。

不过董太皇太后与何家的这番冲突,倒是让梦得与曹嵩想起了一个被遗忘了很久的隐形人。

那便是孝桓皇帝的皇后窦妙。

梦得让曹嵩给窦妙太皇太后写一封信,让她先找个理由回家避一避风头。眼下何进一家人为了权力不断排除异己,女孩倒是害怕这位比原历史多活二十年的窦妙太皇太后,也在这场动乱中莫名其妙地被杀。

曹嵩也赞同梦得小姐的提议。他当初作为大将军窦武一派的人,这些年来与窦家还是有一些情分在的。

于是两天后,待在云台中一直隐居的另一个太皇太后,窦妙,突然冒了个泡,表示希望能在最近回家看一看亲人。

何太后也乐于让这个不稳定因素滚蛋,于是便顺水推舟地答应了这个请求。

而在这些人全部消失之后,此时的雒阳城内,何家终于大权独揽。

不过何家大权独揽,可不代表何进又或是何太后大权独揽。

随着何进身后的那些人一步步将何进推往高位,何进也是时候兑现自己的政治承诺,履行自己诺言的时候了。

何进当初是凭借什么获得士人支持的呢?

当然是凭借诛杀十常侍的诺言。

而眼下,何进大权独揽后,他身边的士人对于诛杀十常侍这件事,也是愈发迫不及待起来。

袁绍率先劝诫何进道:“这是前所未有的好时机啊!眼下将军是陛下的大舅,作为大将军统帅天下兵马,兄弟也同样统率着一支劲兵,并且手下官吏也都是德才兼备的名士,愿意为大将军诛杀宦官这件事情效尽死力,没有一处是有所缺憾的。在这个时候,将军您应当为天下除害,等到成功之后将名垂青史,即便是周朝的申伯,在大将军面前也不算什么!大将军还在犹豫什么呢?”

何进想了想,把袁绍的话告诉了何太后。

然而何太后却不同意何进这么做。

首先,他们何家与宦官群体存在着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她妹妹就是张让义子的妻子,假如把张让杀了,那么她的妹妹未来还怎么过日子?

其次,她在宫中,想要掌握权力也需要十常侍的帮助。

于是何太后给何进回信道:“宦官统领禁省,自古至今都是汉室的老规矩,不可废除。况且假如把宫内的宦官都杀了,那么我就必须招募新的宦官,又或是让士人来代替宦官负责宫中的事务。眼下先帝刚逝世,我怎么能堂而皇之地让士人进入皇宫中共事呢?”

何进觉得自己妹妹何太后说的话也有道理,于是又改变想法,提议将诛杀所有宦官,变成了只诛杀十常侍那些为非作恶的宦官。

可是袁绍依然不同意。

他认为,宦官们亲近皇上,容易获得皇上的信任,即便现在消灭一批,未来皇上肯定也会倚重新的一批宦官,必须将他们都杀了才能根除祸患。

何进被左右两方搞得一个头比两个还要大,不知道该如何抉择。

与此同时,与何进毫无血缘关系的母亲舞阳君以及弟弟何苗,听说何进打算害他们的亲家张让,也是立即到皇宫中找到何太后告诫道。

“大将军杀死宦官,是为了削弱陛下未来身边的亲信势力,好大权独揽啊……”

“这……”

何太后低下头,觉得自己母亲与二哥的话确实有道理。

不然何进又为什么要纠缠这些已经对他没有丝毫威胁的宦官不放?非要将他们全部干掉?

其实何进也不想诛杀宦官。

毕竟他们何家与宫中宦官牵扯得实在太深了,双方完全可以说是亲家朋友,没必要闹到现在这种你死我活的地步。

可是何家如果不诛杀宦官的话,那么他身后的这些人又该如何进步呢?

后世很多人说,袁绍是一个阴谋家,汉末乱世的开启,就是他故意把汉室中央搞乱了才导致的。

可是这种话,却未免高看袁绍了。

毕竟现在袁绍是什么地位?

西园军里的下军校尉。

按照汉室惯例,他们这些两千石的校尉要在外面打一场胜仗,积累了军功,随后才可以外放地方做一个两千石的太守。

所以眼下作为下军校尉的袁绍,本质上连一个两千石的太守都不是,更不要说比太守还要高的三公九卿了。眼界决定一个人谋划的高度,如今在汉室牌桌上完全无足轻重的袁绍,又怎么可能以整个汉室为棋局,谋划覆灭汉室开启乱世的事情呢?

如今袁绍的想法很简单,那就是诛杀宦官后,他就可以名扬天下了。

有了这个名声,他日后成为两千石的太守,乃至三公九卿,完全不是问题。

而袁绍身边的其他幕僚或许会有一些不一样的心思,但他们诛杀宦官扬名天下的想法却都是一样的。

毕竟你何进现在进步了,总不能阻止手下幕僚进步吧?

此外宦官掌权,在汉室已经持续了五六十年。

士人们宣布要诛杀宦官,还汉室一个朗朗乾坤,也持续了五六十年。

诛杀宦官即等于匡扶汉室。

可以说,如今的士人们,已经完全被这个概念洗脑了。

至于诛杀宦官后,汉室没有被匡扶该怎么办……恐怕要等诛杀宦官后才会开始考虑。

左边是自己的亲妹妹何太后,右边是帮自己获得如今权势,希望自己能带来他们诛杀宦官,还汉室一个朗朗乾坤,顺带让他们也能凭借这个资历,稍微向上更进一步的幕僚们,何进完全不知道自己该听谁。

就在这时,袁绍也看出了何进的犹豫。

他还以为何进眼下是害怕了,便又为何进谋划,让他召集雒阳附近的外军,命令这些将军都引兵来雒阳,以此来威胁何太后。

何进想了想后同意了。

而此时待在何进身边的其他幕僚则顿时炸毛了。

黄门侍郎荀攸听到袁绍的谋划,语气凝重地劝说何进道:“宦官古往今来其实一直都有。只是皇帝没有履行好职责,让宦官借着皇帝的宠爱揽权,所以天下局势才会到今天的地步。宦官是不可能杀完的,想要治宦官的罪,就应该去处理那些真正作恶的,而这也只需要一个狱吏就足够了,又何必召外将董卓呢?召集外将,闹出来这么大的动静,大将军诛杀宦官的事情也必然会泄露。在下来看,将军的计划或许会失败。”

主簿陈琳也劝谏道:“《周易》说‘即鹿无虞’。机会失去之后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再小的东西,也不可以用欺骗来得到,更何况国家大事呢?现在大将军被陛下倚重,掌握兵权,天下大事如何决定,全都看您的想法。您诛杀宦官,就好比用烧着的炉子去烧头发,这种事情有什么困难的呢?大将军现在做的是合乎道理的事情,天意与民心都在您的这一边,您完全可以派兵去宫中将十常侍诛杀,不用关心太后的意见。可是现在,您反而抛弃自己的优势,去寻找外援。大军集结起来,强者为雄,到时候万一外军里面有人想作乱,那么将军您就是把自己置于危难之中啊。”

何进不听。

第二天的会议上,何进对更多幕僚表示自己打算召集董卓入京。

卢植听到后忍不住劝道:“诛杀那些宦官,完全用不着征集外地的部队,而且董卓凶悍,手里又有精兵,必定不可控制。”

郑泰同样劝道:“董卓**残忍,野心无穷,当初先帝活着的时候让他交出兵权担任并州牧,他尚且推三阻四,到最后不情不愿地带着五千兵马上任,而在先帝驾崩后,他又立即停留在河东郡观望局势,完全是一副狼子野心的模样。倘若大将军在朝政大事倚重他,必然会导致他的凶暴和野心危害朝廷。凭借大将军如今的威望与权势,诛杀宦官完全可以自己去做,实在不需要董卓作为您的外援。”

然而何进还是不听。

何进不听的理由其实很简单。

那就是他内心其实不想与自己的妹妹对抗,去杀死十常侍。

他现在征召外兵入城,一来肯定需要一定的时间,这样一来他就可以尽可能地拖延;二来,他也想借此进一步威胁张让等人,让他们滚出宫中,放弃手里的所有权力,回到封地里颐养天年。

这样一来,他就不用继续两头为难了。

可是何进的这个想法中,却忽略了很重要的两点。

第一,十常侍并不了解他的真实想法。

第二,以十常侍现在的名声,让他们没有任何权势地离开皇宫,其实与直接杀了他们没有任何区别。

在何进的一意孤行下,他先是下令让前将军董卓带兵驻扎在雒阳周边的上林苑,随后又下令让东郡太守桥瑁驻扎在城皋,武猛都尉丁原驻扎在孟津港,同时还下令让王匡、鲍信、张扬、张辽和毋丘毅五个,各自前往自己的家乡募兵。

这一看就知道是缓兵之计,毕竟王匡、鲍信、张扬、张辽和毋丘毅五个人先是回家乡募兵,等募兵后还要归来,这一来一回就是好几个月甚至一年。

何进也自认为可以借这段时间,好好地安抚何太后与十常侍等人。

与此同时,虽说刚开始时众人不同意袁绍的计划,可是当外地董卓、丁原、桥瑁等人的兵马抵达雒阳城外时,何进的那些幕僚们还是不禁士气大振,一个个接连不断地对何进劝说道。

“大将军,机会难得,如今各路大军齐聚雒阳城外,宦官恐怕已经是胆战心惊,我等应该现在就带兵入宫,诛杀宦官,以正朝纲。”

“是啊,大将军,眼下外军已经到雒阳城外了,如果还不动手,大将军难道是想让外军进入城内吗?”

“大将军,您该听我等一句劝,此时正是良机,不能再错过了!”

听着手下幕僚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劝说,何进无奈摆手道。

“好了,本君侯知道了,我现在就写信给太后陛下!”

说完,何进就在众多幕僚振奋的目光中,开始给自己的妹妹何太后写信,试图让她同意诛杀十常侍,以此进一步威胁张让等人。

然而何太后在看到何进的信后,却仍然不同意。

当天晚上,何进回家,何苗对何进劝道:“当初我们一路从南阳来,贫贱至极,是依靠宫中常侍们的帮助才获得贵富。国家的事情我不清楚,但我知道人不可以恩将仇报!倒出去的水不能收回,人死了也没办法复活,我希望你可以好好考虑家里人的想法,与宫中保持友好。”

“……”

何进沉默地捂着脑袋,感觉头痛无比。

第二天,袁绍见何进脸上再次露出让他无比熟悉的,迟疑的神色,不由得感到无奈。

他只能用威胁的语气对何进道:“大将军,现在外地的兵也征召过来了,十常侍也知道了我们想诛杀他们的想法。事情到这一步还不办就要发生变故,将军还在犹豫等待什么呢?为什么不早决定呢?”

听到这番话,何进内心便又向袁绍这边稍微摇摆了一些。

他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太仆王允为河南尹,以此完全控制雒阳周边。他同时还派人去宫中监视宦官,并且命令袁术选拔二百名虎贲兵准备进入宫中,以此取代原来那些把守宫门的宫中宿卫。此外还让董卓的大军再往雒阳近一些,进兵平乐观。

只能说何进不愧能被刘宏重用,两人的性格其实也颇为相似。

刘宏在刘辩与刘协这两个皇子之间左右摇摆,而何进则是在一群幕僚与自己家人之间左右摇摆,内心一直拿不定主意。

全都是诚哥转世。

不,准确来说是诚哥前世。

毕竟诚哥还没出现呢。

何太后见此终于害怕起来,让十常侍以及所有宦官都离开宫中,回他们在雒阳的宅子里避风头,只留下那些平日里与何进关系比较近的宦官留守宫中。

大将军府中,那些何进的幕僚听到消息后大喜不已,纷纷向何进道贺。

这几乎是何进一生中最风光的时候。


    (http://bq8xsz.com/book/P13Z-338.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bq8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