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小说 > 墨海苍龙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5章 墨宝震锡兰

 

永乐七年,冬日的寒风掠过紫禁城的宫墙,朱棣在养心殿内独自沉思。案几上摆放着一块蓝晶,幽蓝的光芒在暗室中闪烁,映照出他复杂的神情。他手中握着一份密折,这是兵部尚书刚刚呈上的兵器研究报告,内容详述了如何利用蓝晶的能源特性,打造新型火器。

“陛下,兵器研究己有初步成果。”兵部尚书推门而入,躬身行礼,“若能以蓝晶为引,火器威力将提升三倍有余。”

朱棣微微点头,眼中闪过一丝兴奋:“此事务必保密,不可让墨渊知晓。”他深知墨渊对蓝晶应用于军事的强烈反对,但为了大明的军事实力,他不得不暗中推进。

与此同时,墨渊在芬奇天工庐中,正与苏瑶和弟子们忙碌着。他们正在调试一台以蓝晶为能源的新型灌溉装置,准备将其应用于锡兰山的农田。墨渊对蓝晶的使用始终谨慎,坚持只用于民生领域。

“父亲,这装置的效率比以往高了许多。”墨行云兴奋地说道,眼中满是好奇。墨如玉则在一旁认真地记录着装置的运行数据,以便后续改进。

突然,一名墨家弟子匆匆赶来,神色慌张:“师父,宫中有人密会兵部,谈论蓝晶用于兵器之事!”墨渊心中一惊,手中的工具险些落地。他深知此事重大,若蓝晶用于战争,后果不堪设想。

墨渊立刻前往宫外的联络点,与暗中监视兵部的墨家弟子会面。得知朱棣暗中推进兵器研究后,他心中充满了失望与愤怒。他从未想过,自己倾尽全力保护的蓝晶,竟会被用于如此用途。

“夫君,你打算怎么做?”苏瑶见墨渊神色不对,连忙询问。墨渊沉声说道:“我必须面见陛下,阻止此事。”

朱棣在养心殿内,正审视着新打造的火器样品。突然,墨渊未经通报便推门而入,脸上带着少见的严肃。

“墨卿,你这是何故?”朱棣微微一愣,连忙起身迎接。

墨渊径首走到案几前,指着蓝晶质问道:“陛下,这就是您暗中研究的兵器?墨家机关术本为和平而生,若被用于战争,与暴徒何异?”

朱棣心中一惊,没想到墨渊竟己知晓此事。他试图辩解:“墨渊,朕这也是为了大明的安危着想。有强大的军力,才能保百姓太平。”

“强大的军力若建立在不义之上,百姓又岂能真正太平?”墨渊的声音提高了几分,“陛下,蓝晶之力,当用于造福苍生,而非引发新的纷争。”

两人你来我往,各执一词,朝堂上的气氛愈发紧张。支持墨渊的墨家子弟也纷纷上书,反对将蓝晶用于兵器研究。一时间,朱棣与墨渊之间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郑和在得知此事后,试图调和双方的关系。他在宫外找到墨渊,说道:“墨大人,陛下的苦衷你当理解。若无强大的军力,我大明的航海事业将难以为继。”

墨渊微微摇头:“郑公,我非不知军事重要,但以蓝晶为引,实是饮鸩止渴。我墨家弟子愿以命担保,蓝晶用于民生,方为正道。”

郑和叹了口气:“墨大人,朝堂之事复杂,非你我所能左右。但若因此伤了你与陛下的情谊,实为不值。”

墨渊心中明白,郑和所言有理,但他对蓝晶被用于兵器的担忧却无法释怀。他决定,暂时退出朝堂,以示抗议。

“陛下,臣无能,无法兼顾墨家理念与皇家指令。臣请求辞去所有与军事相关的职务。”墨渊在朝堂上朗声说道,声音中透着无奈与决绝。

朱棣听罢,心中五味杂陈。他深知墨渊的才华与忠诚,但墨渊的坚持让他感到棘手。他沉声说道:“墨卿,你这是逼朕?”

墨渊跪拜在地,语气坚定:“臣不敢逼陛下,但求陛下三思。墨家机关术若用于战争,恐会引发更大的纷争,反而不利于我大明的长远利益。”

朱棣拂袖而起,声音中带着怒意:“朕的耐心有限!你若再言,便是违抗圣命!”

墨渊抬头,目光坚定:“陛下,臣不敢违抗,但求陛下三思。”

殿内气氛骤然紧张,文武百官皆屏息以待。朱棣怒极反笑:“好一个‘兼爱非攻’!朕倒要看看,你这墨家理念,能否护住我大明的疆土!”他转身对兵部尚书下令,“依原计划行事,三月内完成兵器研发。”

墨渊心中无奈,缓缓退下。他深知,自己无法改变朱棣的决定,但他的坚持赢得了部分墨家子弟的支持。他们纷纷表示,愿随墨渊西行,传播墨家思想。

“夫君,朝堂之事,非你一人能左右。你己尽力,不必自责。”苏瑶轻声安慰,眼中满是理解与支持。

墨渊握着苏瑶的手,心中涌起一股温暖。他决定,亲自参与据点的建设,尽量将墨家机关术的防御优势发挥到极致,减少对士兵的依赖。

随着朱棣的兵器研究逐步推进,朝堂上的分歧愈发明显。支持墨渊的墨家子弟在芬奇天工庐中忙碌着,他们利用机关术设计了一套精巧的防御系统,用于保护锡兰山的贸易据点。墨渊的坚持与智慧,逐渐赢得了更多人的理解与支持。

“父亲,这机关好神奇!”墨行云兴奋地指着一座正在调试的箭塔。墨渊微微一笑:“这是墨家的‘守卫者’,能自动防御外敌入侵。”

苏瑶则在教导墨如玉如何调配药剂,用于治疗工匠的伤病。她轻声说道:“玉儿,你看看这药草,能有效缓解疲劳。”

朱棣在朝堂上得知墨渊的举措后,心中虽有不满,但也对墨渊的智慧与努力表示认可。他深知,墨渊的机关术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驻军的压力。

然而,文官集团对墨渊的调停结果并不满意。户部侍郎刘瑾在朝会上再次发难:“陛下,墨渊虽有巧思,但其理念与我大明国策相悖。若长此以往,恐生大患。”

朱棣心中一凛,他知道,墨渊的理念与朝堂的主流思想确实存在冲突。但他也明白,墨渊的智慧与努力对大明的未来至关重要。他决定,暂时搁置争议,继续观察墨渊的表现。

随着锡兰山贸易据点的建设逐步完成,墨渊的机关术再次展现出其独特的优势。据点的防御系统运行稳定,减少了士兵的驻扎数量,也避免了与当地民众的冲突。朱棣在视察据点后,对墨渊的贡献表示赞赏,但对兵器研究的决定仍未改变。

“墨卿,你这机关术确实了得。”朱棣拍了拍墨渊的肩膀,“但朝堂之事,还需从长计议。”

墨渊心中明白,他与朱棣的理念分歧己逐渐显现,而这对墨家的未来,乃至大明的走向,都将产生深远影响。他深知,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墨家的智慧与和平理念,注定要经历更多的考验。

“夫君,你看,行云和如玉都在笑呢。”苏瑶轻声说道。墨渊望去,只见墨行云兴奋地指着据点上的机关装置,墨如玉则依偎在苏瑶怀里,眼中满是好奇。

墨渊微微一笑,心中暗自许下承诺:“行云、如玉,爹爹定会让你们看到,墨家机关术如何造福天下。”


    (http://bq8xsz.com/book/PC1V-35.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bq8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