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名鼎鼎的不姓朱的大明战神,李景隆在后人眼里就是薛定谔中薛定谔状态。包括立场,能力都处于不确定的位置。】
【有人说,这个人对朝廷忠心耿耿,但能力太菜!也有人说这个人是朱允炆身边的二五仔,朱棣派出的代号为穿山甲的高级双料特工!能力可靠!】
【还有其他等等不一而足的说法,简直复杂的要死!人物形象完全跟杨广这种网庙十哲不一样!像广神这样的人就是个蜂窝煤,怎么洗都洗不白!就是一个无可争议的昏君!黑点随处可见,白点等于没有,完了燃烧自已,让自已死去的贡献比他这活一辈子的贡献还大!】
大唐,武德年间。
唐高祖李渊眉头一皱,表示天幕说的,太伤自已的好表弟杨广了!谁都能说杨广是个昏君,但他不能。这个表弟太棒了!
讲个笑话!作为大隋的皇上,杨广对唐朝的贡献比他对隋朝的贡献更大!从这个方面来甚至杨广都不如天幕所说的朱允炆!至少人家的家产再怎么败活,最后得便宜的还是内姓人!
像杨广这样透支这么厚的家业(全天下),把家业拱手相让的人物,往上数只有一个秦二世胡亥!都属于千年才能出一个的人物啊!
李渊在心里默默向表弟祷告,“表弟呀!你就放心的去吧!我会照顾好你的老婆孩子的,争取让他们尽早下去陪你!至于你的家业,我会含泪收下,好好经营的!”
【好了,吐槽完了,我们言归正传!开始讲讲李景隆这个靖难的三号人物!】
【李景隆,小字九江。洪武十九年继承曹国公的爵位。史书说他“读书通典故。长身,眉目疏秀,顾盼伟然。每朝会,进止雍容甚都。”】
【属于是那时候的大明杰出青年!爱读书,长得又漂亮,家世优良!就这么个人物,自然也深受朱元璋的喜爱!】
【因此老朱也大力培养他!派他多次到湖广、陕西、河南等地练军,还曾负责与西番的茶马互市贸易。而面对如此重任,李景隆也交出了一个令朱元璋满意的答卷!】
【截止目前,李景隆的经历也算是可圈可点!从这方面而言,人家就不应该是个草包!他应该是有能力的!】
【虽然老朱的识人水平受到建文帝和建文三傻的影响,风评有所下降,但作为一个草根皇帝,至少我觉得他的识人能力还是能超过大多数人的。他不可能把这么多的重任交给一个草包!】
大明,洪武年间。
朱元璋表示这天幕说的对,九江这孩子咱是从小看到大的,能力值得信任!为我大明年轻一代不可多得的人才!
不过想到此处,老朱心里就有点发闷。都说:“日防夜防,家贼难防”,这话果真不假!想当年,胡惟庸,杨宪都没骗过自已!结果最后自已的名声还是栽在朱允炆这个孙子上了!
【等老朱死后,建文帝即位,把李景隆引为心腹!给了李景隆不少重任,比如当周王朱橚被告发谋反时,建文帝就派李景隆以备边为名前往开封,包围周王府,将周王全家押回南京,被建文帝废为庶人。】
【要知道这个周王朱橚可是朱棣的同母兄弟!但李景隆却不打折扣地执行了建文帝的命令,把周王给抓回到了南京!】
【所以在建文帝看来,这个李景隆冒着得罪燕王朱棣的风险也要执行自已的命令,这妥妥的大忠臣啊!】
【所以当黄子澄提出让他当军事主帅时,建文帝不顾齐泰的反对,直接任命到了李景隆为大将军,让他率五十万大军北伐,并亲自在江边饯行,行“捧毂推轮”之礼,赐“便宜行事”之权。】
【所谓的“捧毂推轮”之礼就是扶着车毂推车前进。是古代帝王任命将帅时的隆重礼遇!由此可见建文帝对李景隆的看重!更不用说,建文帝赐的便宜行事的权利了!】
【就这种待遇,不是我吹,要是岳飞能享受到这种待遇,他真的能直捣黄龙!】
【但令人遗憾的是,李景隆不是岳飞,他是跟赵括在一个桌子吃饭的人物!属于能力是有,但不如对面的人有能力!像曹操袁绍那样!】
【当朱棣得知是李景隆率五十万倾国大兵北伐,他直接cos一下曹操,搞出来了一个五胜五败论!】
【作为主将,李景隆治军无军令军纪,上下不能齐心,将士都没有同生共死的信念,此为敌人一败!而我们治军严格,上下同心此为一胜也!】
【如今北方早寒,南方士兵皮裘粗布衣服都不够,顶着霜雪,手脚都冻裂了,严重的甚至手指冻掉,而且士兵没有多余的粮食,马匹没有隔夜的草料。此为敌人二败!我们的士兵是北方人,占有地利,此为二胜也】
【作为主将,李景隆不估量地势的险阻平易,选择深入敌境去追逐利益,此为敌人三败,我们三胜也!】
【贪婪而不整治(军队等事务),智谋和信用不足,意气骄满而且刚愎自用,仁义和勇敢都没有,威严的军令不能施行,军队容易被扰乱,此为四败,我们四胜也!】
【部队喧闹嘈杂,鸣金击鼓没有节制,喜好阿谀奉承、谄媚的人,专门任用小人, 此为敌人五败,我们五胜也!】
【完了,朱棣意犹未尽地继续对自已的手下说道:“李景隆这个人,我跟他从小一块长大,我太了解他了!他这个人缺乏计谋又骄傲自负,外表强硬而内心缺乏勇气,刻薄善妒却又不肯接受别人的意见,如今朝廷将倾国之兵托付于他,绝对是眼睛瞎了,或者是无人可用!如此看来,我们一定能赢!”】
【完了,朱棣还引用了前人例子作为论据!“想当年汉高祖刘邦为人大度,知人善用!天下英雄都为其所用,如此人物也不过能带兵十万人。这李景隆有何才能,怎么能够统率五十万兵马?看吧!赵括之败必能重现。”】
【《明太宗实录·卷四》:上语诸将曰:“李九江,豢养之子,寡谋而骄矜,色厉而中馁,忌刻而自用,况未尝习兵,见战阵而辄以五十万付之,是自坑之矣。汉高祖大度知人,善任使,英雄为用,不过能将十万,九江何等才而能将五十万?赵括之败可待矣。”】
(http://bq8xsz.com/book/QAJF-129.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bq8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