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了武器,他心底惶恐至极,慌乱之中调转马头,不顾一切地往城内奔逃。
吕布嘴角勾起一抹轻蔑的冷笑,双腿一夹赤兔马,那匹神骏嘶鸣一声,四蹄翻飞,如同一道红色的闪电般疾驰而出,几步之间便要追上张绣。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城内突然冲出一名壮汉,此人身材魁梧,肌肉贲张,手提长刀,正是张绣的亲卫胡车儿。
他大喝一声,如同一座小山般挡在了吕布与张绣之间。
当!
一声巨响,吕布的方天画戟重重地砍在胡车儿的长刀上,巨大的冲击力让胡车儿的手臂一阵发麻,身形不由自主后倾,但他还是咬牙硬生生地为张绣挡下了那致命一击。
张绣回头看了一眼胡车儿,眼中闪过一丝感激,随后抓紧缰绳,拼命地往城内逃去。
吕布见状,眼中闪过一丝恼怒,他猛地一抽画戟,再次朝着胡车儿攻去,口中怒喝。
“找死!”
可胡车儿却无恋战同样掉马回营。
城楼上的张济面色骤变。
“放箭!”
霎时间。
箭雨呼啸着划破长空,带着凌厉的气势。
吕布心中一凛,不得不勒住缰绳,停下了追击的脚步。
他挥舞着方天画戟,将射来的箭矢纷纷格挡开,口中咒骂不已......
然而。
无论他怎么叫骂缩头乌龟。
城楼之上再无半分声响,死寂如同笼罩着铁幕。
望着城楼上紧闭的城门,吕布咬碎钢牙。
因军中未备攻城器械,他只得强忍怒意,策马退至二十里外安营扎寨。
暮色中,连绵的帐篷如蛰伏的巨兽。
篝火映照下,吕布仍攥着染血的画戟,在帐中来回踱步。
...
...
三日后。
贾诩见吕布不问他,只好进入账内主公开口。
“吕将军,张绣素有野心,弘农郡又属大郡,万余守军难以攻克,眼下他正高价收购生铁,日夜打造箭矢。我军若绕开此地直取潼关,不出旬月,弘农形成孤城,自会不战自溃。”
吕布浓眉倒竖,虎目圆睁。
“文和莫非当我是三岁小儿?如果贸然西进,在前方潼关也受到了西凉余军反抗,张绣若从后突袭,我军岂不是腹背受敌?铁骑折损,你让我如何向主公复命!”
“可是我军若止步不前,虽说方天铁骑这支精锐部队不会降低势气,可却使得我军无了势不可挡的气势。更何况,我军上万铁骑,战力非凡,只需要使得将军帐下成廉将军率领三千铁骑埋伏后方湖县一代,只要张绣敢率军出城,以方天铁骑的战力,三千杀他一万人,绝对轻而易举。”贾诩不急不躁,继续相劝,说的也是头头是道。
吕布盯着地图上细密的山川河流标注——
连隐秘小道都清晰可见的神图。
系统出品。
看罢。
吕布眉头皱的更深了。
“贾诩!你莫非暗藏祸心想要害死我军不成?”
“啊?”贾诩一愣。
“从洛阳西进一直到潼关,都属于平原大道,官道四周更是没有适宜伏击的地方。”吕布抬高了声音,指着地图上笔直的官道。
“将军,主公可是有近卫猎骑这样优秀的侦查,一旦得知张绣领兵出城,西凉铁骑就算是奔赴五公里进行突袭,照样能杀的张绣片甲不留,不需要山川地势射箭碎石啊。”贾诩苦口婆心道。
吕布看向他一瞪。
“尔两次献董贼以毒计,险些使得我军万劫不复,休要在我这里胡言乱语。”
“...”
贾诩僵在原地,指尖无意识地着腰间玉珏。
成见是一座大山......
无论他如何巧舌如簧,这头傻大个都已将他视作心怀叵测之人。
喉间翻涌的辩驳之词终究化作一声叹息,他躬身退下,帐外夜色如墨,吞没了未尽的话语。
...
...
弘农郡城头,秋风卷着枯叶掠过雉堞。
张济与张绣并肩而立,眺望着二十里外的方天铁骑大军。
两人的影子在夕阳下被拉得歪斜而破碎。
城中粮仓足够三月。
可依旧让张济感到焦虑。
一番沉思之下,他灵机一动。
“侄儿,我倒是有个办法。”
“什么办法?”张绣猛地转头,眼中燃起希望火苗。
张济眯起眼睛,朝着南方望去,那里是物产丰饶的荆州。
“眼下正值秋收,刘表治下的江陵、襄阳必定仓廪充实。我率五百轻骑,扮作风杨军前去劫掠。一来能解粮草之急,二来嫁祸给风杨,让荆州刘表的刀刃瞄准洛阳。”
姜还是老的辣啊!
张绣眼前一亮。
“叔父好算计!这一箭双雕、借刀杀人之计,当真是妙极!既能填饱肚子,又能挑起两家争斗,待他们两败俱伤,我们便可坐收渔利!”
张济抚须大笑,笑声里带着几分得意,也有几分孤注一掷的狠劲。
“那我这就整军出发,侄儿守好城池。”
“放心!有侄儿在,定不让敌军踏入弘农半步!叔父此去也要多加小心。”
张绣握紧长枪,枪缨在风中猎猎作响。
暮色四合时,张济将印绶郑重交给张绣。
五百轻骑悄然打开城门。
马蹄裹着棉布,如同五百道黑色的幽灵,消失在南下的官道上。
...
...
暮色如血,浸染着荆州边境那片沉甸甸的稻田。
张济眯起眼睛,望着随风起伏的稻浪,喉结不自觉地滚动——贪恋之心,蒙蔽了理智。
他抬手一挥,五百轻骑如离弦之箭冲入稻田,马蹄声惊起一群白鹭,扑棱棱地掠过血色残阳。
“抢!”
张济的弯刀在暮色中划出一道寒光。
士兵们刚要动手,忽闻远处传来如雷的马蹄声,大地开始震颤。
霎时间,数千骑兵从山丘后如潮水般涌出,玄色军旗上。
“文”字在风中猎猎作响。
为首将领手持长槊冷笑如冰。
正是刘表帐下大将,文聘。
“何方鼠辈,竟敢在荆州地界撒野!”
张济瞳孔骤缩,这才惊觉自己犯了致命错误——秋收时节,刘表岂会不派精锐护粮?
更何况自黄巾起义后,各地山贼横起。
可现在明白一切都太晚了。
(http://bq8xsz.com/book/IEQJ-64.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bq8xsz.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