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代言情 > 直播:古人陪我考导游资格证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27章 良种何处寻1

 

张有田一脸困倦。

他昨天晚上去堵他爹了。

他爹犟,他这个儿子也犟。蹲在门口,等了一个晚上。一首到天微微亮,也没人影,他刚准备回去回去睡觉,就见老头子提着包袱鬼鬼祟祟从菜地篱笆翻出来。

老村长年纪也大了,翻个篱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张有田蹲在门口的暗影处,就这么看着他爹折腾,也不出声。

等老人家“哼哧哼哧”翻过篱笆,背起包袱,一转身,父子俩大眼瞪小眼。

老村长:“……”

张有田:“……”

“噗嗤。”男人因忍耐而扭曲的脸,被天光照得清清楚楚,“爹,起这么早,来看菜啊。”

老村长狠狠瞪了他一眼,装作什么都没发生,昂起头,背着手,打开门,又溜达回屋里了。

张有田心里骂了句,老头真能熬。他现在只想躺在田里睡一觉。

村里的汉子们将所有打好的谷子一起背回去。村子里没有牛和其他牲畜,借不到别村的牛,只能靠板车和人背。

春耕时也是如此,老村长和隔壁周家村的村长关系好,周家村比柳絮村有钱,有几头牛和驴,每年春耕,老村长都会去借牛或驴。但春耕的日子就那几天,大家播种的时间都差不多,牛和驴子就那么几头,村子里的人都不够用,何况借给外村,所以,大部分情况下是借不到的。如此,便只能靠人力拉犁了。

县衙为了春耕,原因出借耕牛,但是要价嘛,全看县令的心情。像上一任县令比较好,租赁的价钱就低,还愿意宽限村民们晚些交钱。柳絮村也就租一头,全村用。

没有牲畜的时候是大多数,老村长会组织村里大伙一起帮忙,尤其有些家里都是老弱病残的。因为这种帮助是相互的,老村长为人处世比较公平,大家都穷,柳絮村很团结。

本来就穷,再不团结,根本活不下去。

村子的稻子都割完了,这几天村子里都在晒谷子。家家户户门口的小院,都铺着金灿灿的谷子,村人拿着木推子把谷子推平,让新鲜的稻谷更好地被太阳抚摸,去除水分,以便更好地保存。

割稻子都是全家齐上阵,尤其是家里的壮年男女。晒谷子嘛,家里的孩子闹着干,尤其是只能在田里捡穗子的小孩儿。

不过,这种主动和胡闹是有限度的,粮食可是很珍贵的,但兄弟姐妹推着木推子跑来跑去,也算一种少见的游戏了。

大人们在一旁,或坐或立,边聊天边看顾粮食。

张有田坐在门槛上,父子俩相对无言。

老村长先开口了:“你别劝我,仙种我是一定要找!”为了堵住儿子的话,他抢白道,“我问过秀才了,他说书上写了,海外是有仙种,现在种的稻子,是那个,呃,那个什么宋……反正是皇爷爷从其他地方发现的,以前的稻子结不出这么多谷子……”①

“总之,”小老头大手一挥,“这可不是我说梦话!”

老村长不是个不切实际的人,他原先并没有“寻仙种”这么大胆的计划。县衙那求不了情,村里的几个老人,和刘秀才一起商量对策。一开始,大家提议的还是借粮,商量着商量着,秀才突然提起书中有记载海外的奇花异草,还曾提到宋朝从海外找到了占城稻。

大家感叹,要是能找到仙种就好了。

刘秀才叹了一口气:“仙人都现世了,也许仙种出现也不远了。”

“要是真有就好了,大家都不用挨饿。”一个老人无奈地道,“这几日,一天就一两碗稀粥,我的小孙孙半夜老是叫饿。”

“己经不错了。”另一个老人开口,“眼见着交税的日子近了,家里还要备冬粮,不知道冬天怎么熬。”

大家商量了半天,并没有找出法子,各自怀揣着一肚子担忧和苦水回到家中。

仙种。

老村长怎么也忘不了刘秀才说的仙种。夜幕降临,这两个字越发清晰了。

他披着衣服,来到院中,天幕比月色还亮。

虽然他没见过仙种,可找到了,大家都不会挨饿了吧。老村长心想。

“仙子啊仙子,求你赐下仙种吧,保佑我们找到仙种吧。”他双手合十,向天幕鞠躬朝拜。天幕的光照亮他苍老的脸。他就像一棵树,虬结的树根深扎这片土地,树皮的纹路密密麻麻,于大地上虔诚地遥望天幕。

天幕沉默不语,只有冰冷的光无言地作答。

——

①占城稻:宋朝推广占城稻,据传是从越南买来的。占城稻耐旱,适应性强,生长周期短。与晚稻配合成为双季稻。


    (http://bq8xsz.com/book/J587-27.html)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我们会尽快处理.举报后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http://bq8xsz.com